健康養身★愛如潮水〜讓女人高潮濕到不害羞,原來是有黏性的它…

性愛令人歡愉,高潮來時「愛如潮水」的感覺,是美好的時刻!為什麼女生感覺性興奮被激發的時候,陰道會有腺體分泌液體流出來?這種液體對於女性有什麼好處?會對男性也有影響嗎?來聽婦產科醫師解析。

愛如潮水〜讓女人高潮濕到不害羞,原來是有黏性的它…

性興奮的機關開啟 引起巴氏腺液分泌

原來,能讓女性高潮來時感受到「愛如潮水」的液體,是來自一個名為「巴氏腺」的腺體。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當兩人在愛愛過程中,透過挑逗,使得性興奮的機關開啟,會將前庭大腺打開,不但被刺激後會分泌巴氏腺液,這個也跟男人看到美女勃起一樣是自然無法控制的。巴氏腺液主要成分是水、尿素、醋酸、乳酸、醇、酮、醛,甚至還有神奇的角鯊烯,有抗癌、抗衰老效果。

巴氏腺液是透明或純白色,有黏性像鼻涕,所以也不像水一樣容易乾。並且,巴氏腺液有輕微的酸性,以維持精子的活動力。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巴氏腺囊一旦遭到細菌感染,就會形成巴氏腺囊腫,並且巴氏腺液是輕微酸性,這是為了讓精子有活動力,一旦女性潤滑不夠,就容易造成性生活的殺手,可能帶來性交疼痛。別的人是痛快,她是痛而不快,甚至不完全性交。

《陰道不夠濕潤5點原因》

為什麼會有陰道不夠濕潤的情況呢?原因包括以下5點:

1.比如明明是跟丈夫上床,心裡想的卻是別人。

2.性生理功能衰老,更年期動情激素不足,陰道萎縮變成「乾妹妹」。

3.服用藥物如鎮定劑、憂鬱藥、心血管藥物、避孕藥。

4.有婦科疾病,例如:陰道發炎也容易引起陰道乾燥,會使巴氏腺分泌不夠。

5.性生活不協調和老公感情不睦,上床的對象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人,都會導致陰道乾澀如「乾妹妹」。

愛如潮水〜讓女人高潮濕到不害羞,原來是有黏性的它…

能讓女性高潮來時感受到「愛如潮水」的液體,是來自一個名為「巴氏腺」的腺體。

愛如潮水〜讓女人高潮濕到不害羞,原來是有黏性的它…

生理高潮是由心理帶領的,當女人受到刺激興奮,才能夠充分產生巴氏腺液。

女性如何知道巴氏腺液不足?答案:當性交疼痛就是了

怎麼改善陰道不夠濕潤呢?

1.調整情境:生理高潮是由心理帶領的,當女人受到刺激興奮,才能夠充分產生巴氏腺液,就好像男人看到美女一樣會勃起,那是心理的高潮引起生理的高潮,所以這時候是大腦主導一切。

2.可以買些潤滑液,市面上有水、油、矽性潤滑液都可以購買。

3.多進行性愛。

孟子曾經說:「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陰道是用進廢退,愈用愈潤滑,因此有一個名詞叫愛液,其實它就是巴氏腺囊分泌的液體,它的功能是陰道潤滑讓外物比如陰莖、手指頭、性玩具,能夠進入陰道提供適當的摩擦力,提昇性的愉悅。但是,有些婦女陰道發炎就有魚腥味,其中滴蟲感染就會產生黃綠色液體,這可不是好事。

巴氏腺的液體被稱為「愛液」 透過「口愛」可以吃?

至於,「愛液」可以吞下去嗎?女人沒有愛液要怎麼辦?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看陰道巴氏腺液主要成分是水、尿素、醋酸、乳酸、醇、酮、醛,甚至還有神奇的角鯊烯,就知道是可以吃的,尤其是在「口愛」的方式,透過舔陰道口大小陰唇,就可以使陰道分泌大量液體,而巴氏腺是女性陰道興奮的興奮液,以便後續性愛順暢不至於受傷。

巴氏腺液是輕微的酸性,如果陰道發炎的話,酸度會更高,陰道分泌液是PH值3.8到4.5的微弱酸性,精液則是超過7.5的微鹼性,所以當男人射精可以酸鹼中和,陰道酸鹼度恆定,這時候可以讓精子比較容易存活。一旦巴氏腺液不夠分泌,就會性交困難,產生性功能障礙。

巴氏腺的液體有時候被稱為「愛液」,其實就是性興奮的時候分泌透明或是白色的液體,陰道口前面還有前庭大腺、子宮頸腺體、子宮內膜的分泌物,陰道黏膜的滲出液和陰道上皮脫落,加總就是陰道的液體,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性興奮時巴氏腺分泌液體是很正常的。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2/614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青少年長高最好的時候。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中醫科張育誠醫師表示,從立春到夏至的這段時間,是進行身體「轉骨」調養最好時機。第二個階段是白露到冬至,為明年的春天生長打底。小孩生長如同樹木生長一樣,需要空氣、營養和水分滋潤。所以小朋友的呼吸系統和消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的方先生在診斷出膀胱癌之後,一直規律在醫院門診進行化療。他先前因工作緣故,養成抽菸、嚼檳榔、喝酒等不良習慣,原本靠意志力已戒除,但是罹癌後心情沮喪、壓力大,又開始以嚼檳榔來排解壓力;所幸經由個案管理師的介入,教導方先生正確的保健知識,並鼓勵參加醫院開辦的戒檳班...

閱讀詳情 »

從面相學的角度來看,臉上的痣、斑可能對個人的身體、心理甚至命運產生影響,而從皮膚科的角度來看,究竟哪些痣、斑不需特別在意,怎樣的狀況下又需要積極處理呢?讓命理師張鈺珠和專業皮膚科醫師林政賢為你解惑!位於面相中「十三部位(臉部正中央由額頭至下巴直線區域部位)」的痣,以及赤黑色、暗黑色、枯白色、灰褐色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導致周邊神經病變原因,包括外傷、退化性疾病、反覆性使用、先天體質或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患者會出現肌肉無力、麻痺或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且多好發於肩膀、上肢、手腕或是下背部等部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孟晃表示,患者除了感到疼痛,也會感覺運動功能下降,或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