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滋治療U=U 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

愛滋治療U=U 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測不到愛滋病毒等於沒有傳染力!小薇感染愛滋逾10年,後來遇見的男友沒有排斥她,甚至陪伴她吃藥、回診,病情控制穩定,兩人產下愛的結晶,寶寶和先生都沒有感染愛滋。2019世界愛滋日前,部立桃園醫院發表台灣首部女性感染者真實故事的愛滋微電影,部立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目前愛滋病藥物只要一天一顆,平均3個月就測不到病毒,且此狀況超過6個月就沒傳染力。

U=U國際共識 測不到病毒不傳染愛滋

鄭健禹表示,2016年疾病管制署開始推動診斷即刻服藥、並把複方單顆藥物納入第一線處方,感染者服藥從以前的一天多次、一次多顆,到現在已有最新的一天一顆,且副作用低的抗愛滋藥物,提高服藥順從性,感染者的生活品質也越來越有保障。

根據2019年8月30日美國疾病管制署公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投藥、保險套,已經是預防愛滋病毒傳染的三大重要策略。且經過國際大型的研究發現,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長達六個月以上時,能100%預防不會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也就是「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 (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此為國際U=U共識。

影片中,小薇服藥控制病情,並產下健康寶寶,就是U=U跟治療即預防的最佳實證。鄭健禹提到,目前愛滋病已如慢性病,好好控制是很安全的 不會傳染給其他人,也可預防免疫系統被破壞,避免未來發病。

愛滋歧視仍嚴重 病友治療阻礙之一

「愛滋病的歧視仍然很嚴重,造成許多病友怕被發現不敢治療。」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中心個管師林媚慧指出,也有另一名女性懷孕後發現感染愛滋,但在配合治療下,順利產下健康的新生兒。U=U帶來的改變,絕非只有感染者,還包括身邊的伴侶,是開啟感染者幸福的通關密碼。

不過,許多感染者都知道U=U,但仍有感染者因諸多原因不敢跟醫師討論自己的健康狀態,忍受不適合的抗愛滋藥物,反而無法順從服藥。臺灣感染誌協會理事鄭孝忱鼓勵病友,感染者應積極跟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若治療期間有副作用,都要勇敢反應給醫師,找尋最適合藥物。

U=U已為為國際共識,也是打破愛滋歧視的重要關鍵,鄭健禹主任、林媚慧個管師、鄭孝忱理事齊聲呼籲,政府跟社會大眾支持U=U,並鼓勵病友檢測後,盡快治療控制病情,並每3個月定期回診。

【延伸閱讀】

流感高峰季將近 了解這些助你慎防嚴重併發症

驅車北上尿不停 針灸改善膀胱過動症

久咳不癒竟是乳癌? CDK4/6抑制劑助腫瘤縮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7歲的阿嬤半夜上廁所時不慎滑倒,導致左側髖關節腫脹疼痛,無法行走,在成大醫院急診照X光檢查,發現她的左側股骨頸骨折且骨折移位,考量年紀及骨折型態,安排施行「正前開微創雙極式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床使用助行器行走,回診拆線時不需旁人協助可自己站起來,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於5月2日下午接獲衛生局通報,華航諾富特新冠確診員工(案1129)須住院隔離治療,飼1寵物犬需協助照料,動保處不敢大意,人員著全套防疫裝備前往將犬隻帶回安置,並依防疫程序進行14天隔離。動保處呼籲民眾做好自身防疫,以保障人類和動物安全。 動保處2日下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為許多晚期肺癌病患提供新的治療契機。而新興的「免疫細胞治療」,採用病人本身的免疫細胞,於體外培養、擴增並活化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臨床上常受限於數量與活性不足,仍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臺大醫院內科部蔡幸真醫師研究團隊,結合DNA去甲基化藥物與人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1歲的小智身材圓滾滾有如「米其林」,每天至少要喝1到2杯手搖飲料,讓166公分的他,體重突破99公斤。近期家人發現小智脖子及腋下的皮膚變得粗黑,懷疑可能生病了,特別到大醫院檢查,沒想到除確診「黑色棘皮症」之外,胰島素阻抗值、尿酸、肝指數都高於正常值,更診斷出中度脂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