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恐導致胃癌 研究:風險高出5.6倍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恐導致胃癌 研究:風險高出5.6倍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幽門螺旋桿菌看似無害,但它卻是導致胃癌的主因,據統計,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師建議,平時應養成健康飲食,少吃過鹹、醃漬食物,如果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應積極治療,徹底除菌。

 

根據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胃癌位居10大癌症發生率第8位、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罹患率為女性的2倍。但隨著飲食衛生習慣改善,胃癌發生率逐漸下降,但預防上仍存有盲點,許多人不知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胃癌是因人體胃部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胃部慢性發炎,進而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或產生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惡化為胃癌。

 

胃癌成因複雜,飲食過鹹、衛生不良、吃醃漬食物、抽菸、過度飲酒,甚至遺傳、慢性胃部疾病都屬於致癌因子,但研究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為罹患胃癌的主因,9成胃癌患者都曾受過感染。

 

李宜家指出,胃癌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民眾如果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汙染的食物或飲水,就可能被感染,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症狀,少部分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等腸胃不適症狀。研究發現,相較於一般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5.6倍;台大醫療團隊研究顯示,如果接受除菌治療,就能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應避免攝取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此外,少吃煙燻、醃漬、太辣或過度刺激的食物,並應戒除菸、酒、檳榔。

 

王英偉呼籲,國人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2份水果,唯有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才能確保腸胃道功能正常,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更應定期接受檢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咳嗽、喉嚨癢、流鼻水,這是過敏?感冒?還是新冠肺炎?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許多民眾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而疑神疑鬼,擔心染疫,建議先靜下心來,紀錄症狀的時間、頻率,如果需要就醫,可以嘗試通訊視訊看診,減少感染風險。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指出,依照症狀出現的時間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阻塞主要是因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造成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包括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等都可能埋下誘發致病的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一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講到端午節,不免俗的會想到一些傳統習俗,像是為了趨吉避凶的喝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但如何健康吃呢?健康吃粽子 5招必學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江奕欣來教您運用五個撇步來健康吃粽子:撇步一:挑選種類,健康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疫情攀升,許多人在家中工作或休息,看著舒服的床鋪,一不小心就睡到了下午。睡眠佔據了人生活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當然也是重要的一個職能活動,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指出,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