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熱紙收據含雙酚A 避免汙染專家教你這樣做

  我們每天都會拿到店家發票、ATM領錢的收據等感熱紙,裡面可能含有致癌物質雙酚A,如果不洗手就吃東西,就會把毒物吃下肚。外食族從早餐的塑膠袋、熱豆漿塑膠杯,到中午的紙盒便當都難逃塑化劑汙染,毒性物質無所不在,我們該怎麼辦?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指出,在生活環境中,到處都有化學物質,如何和平相處,看懂怎麼吃、怎麼用,可是一門學問。李俊璋說明,生活中的毒物劑量逐漸累積,一旦負責代謝活化的肝臟等無法負荷,身體就會生病,因此,在飲食上應該遵守「安全容許量」,才能減少毒物累積。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健康飲食指南強調,兒童及孕婦每天攝取魚類,應以1份為限,1份大概是35克,差不多是3片生魚片,而鯊魚、旗魚、鮪魚、魷魚等須避免。美國建議1個月成人不要超過2次大型掠食魚類的攝取,每次2到3片生魚片為限,以免重金屬累積體內。研究證實,塑化劑、戴奧辛、重金屬等多種毒物累積,將產生加乘效果,影響健康。

  日常生活中則應該避免雙酚A汙染,例如PVC常用於小朋友的桌墊、水管,其中可能含有磷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如果長期受到汙染,幼兒生殖系統恐將發育異常。除了塑膠製品,現在連包材也可能含有塑化劑,國內去年1項研究就發現,不少包裝食品在加熱後釋放塑化劑,尤其越油的,汙染就越嚴重,家長不可不慎。

  要怎麼做才能遠離毒物汙染?李俊璋解釋,其實只要改變個人習慣,每個人都可以是避毒專家。李俊璋建議,吃東西洗手、不要喝塑膠杯飲料、避免微波食物。不要讓幼兒在PVC地板上吃東西、玩耍或睡覺,以免塑化劑天天暴露,造成危害。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腳踝扭傷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丁睿宇主治醫師表示,一旦腳踝扭傷,照護上有數點要注意,除了要保護關節遭受二度傷害,也可以透過「用腳趾在空中寫字」等運動來維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醫學上扭傷所指的是連接兩...

閱讀詳情 »

▲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9月是國際失智月,但你知道失智症的所有症狀嗎?董氏基金會今(16)日即指出,根據2019年7月最新發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情感淡漠」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比記憶流失的影響更大,...

閱讀詳情 »

近年來電子煙日益盛行,不少菸商標榜電子煙有多種風味且可幫助戒菸,讓不少人躍躍欲試。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電子煙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使用,且根據既有研究指出,電子煙不僅仍具成癮性,更含有多種化學物質、重金屬成分恐造成未知的傷害。提醒民眾若有意戒菸,可至醫療院所諮詢戒菸服務,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尋求專人協助...

閱讀詳情 »

靈魂之窗也有看診巔峰期?近來天氣炎熱,出門若不配戴太陽眼鏡,容易造成水晶體受傷。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邀請眼科醫師與專家們,針對眼睛保健和護眼妙招進行分享與討論。眼科醫師陳瑩山指出,一年當中的夏季兩個月是眼睛暗黑期,因為戶外和水上活動增加,許多人眼睛發炎,罹患紅眼症;或是出門時眼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