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病風險「腰」知道 調查:5成青壯族半年沒量腰圍

慢性病風險「腰」知道 調查:5成青壯族半年沒量腰圍

52歲林先生身高約160公分,體重卻接近90公斤,腰圍過粗,平日除小酌外無不良嗜好,雖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但並未特別改變生活習慣,直到最近公司舉辦員工健康健查,醫生診斷腎功能已開始出現下降趨勢,若再不控制三高及戒酒,恐無法伴隨孩子成長;林先生這才驚覺該好好注意健康,並跟醫療人員約定好開始控制血壓、體重及腰圍的健康自我管理。

107年國人10大死因中,慢性病占5項,分別是心臟、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體重過重、腰圍過粗及三高都屬於上述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腰圍代表脂肪分布,成年男性若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也就是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

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潛在的健康警訊,了解自我的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血壓高、腰圍過粗、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這5個指標符合3項或以上者就是代謝症候群,其中腰圍過粗者,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1.44及1.56倍。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調查,40歲以上受檢者中,35.5%有代謝症候群(男性35.5%,女性35.5%)。另根據107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顯示,18至39歲超過半年沒量過腰圍有52.1%(男性51.2%,女性53.2%),40至64歲有50.8%(男性47.6%,女性53.9%),65歲以上有36.9%(男性36.7%,女性37.2%);而18至39歲從未量過腰圍有7.7%,40至64歲有13.8%,65歲以上有33.2%。

國民健康署結合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各縣市衛生局,持續推廣量測腰圍的重要性,並與超商合作「千禧健康小站」及「千禧智慧健康小站」,提供免費腰圍量尺供民眾索取。今年特別邀請藝人賴雅妍擔任「89量腰日」健康大使,以「別讓愛你的擔心你」為活動主軸,以實際行動來守護家人健康,喚起民眾對健康的重視。

國民健康署呼籲,日常生活應養成建立自主健康管理的習慣,定期量測血壓、腰圍及體重,採用高纖、低糖、低油、少鹽飲食、戒菸酒、減少久坐及規律運動(1天至少30分鐘),可善用政府提供的40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健康檢查及各縣市設立的社區血壓站,透過早期發現危害健康的不良因子,改變生活習慣,以提升個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大規模疫情爆發後,確診者已超過1萬5千人,神經外科醫師提醒,罹病之後,除肺部組織受創,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等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病毒甚至入侵腦部組織,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莊淵丞說明,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

閱讀詳情 »

圖一: 髮王植髮診所劉宇婷院長,超過千例植髮成功案例。 圖片:髮王提供 疫情嚴峻,現代的人壓力又大,都有掉髮的問題!而許多人甚至不到三十歲就有嚴重掉髮的問題。 其實從我們的頭髮以平均數約10萬根來說,每天掉50~100根的頭髮,算是正常的新陳代謝現象。但是,如果落髮超過100根以上、並持續幾週,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閱讀詳情 »

【文/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今天的疫情透視,連線前台北榮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台灣防疫三級警戒有望在7月26號後降級,防疫指揮中心打算採取「緩坡式降級」,如果觀察到有任何疫情爆發可能性,就重新緊縮。對比英國例子,解封後的英國,單日確診人數已來到5萬;而英國已經取消公共場合戴口罩、社交距離,甚至連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