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懷孕運動會流產?觀念早過時! 台大醫曝運動5大好處

懷孕運動會流產?觀念早過時! 台大醫曝運動5大好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9歲孕婦詹女士,平時有重量訓練之運動習慣,因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重量訓練。於產檢期間,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該名孕婦並無孕期運動之禁忌症,醫師建議若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

孕婦多休息、少動觀念過時 運動避免併發症產生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黃冠穎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之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而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

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

多項文獻證實 運動對無禁忌之孕婦有好處

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黃冠穎醫師進一步說明,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之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WHO亦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

針對個別孕婦之狀況 給予相關運動諮詢與建議

黃冠穎醫師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

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若有運動傷害或相關不適症狀發生時,必須回診讓婦產科醫師判斷狀況,以利提供相關檢查與建議。

【延伸閱讀】

天寒擺脫手腳冰冷 療癒系飲品讓你健康喝、暖過冬

 女性乾眼症是男性2倍! 盡早診斷病因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3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適逢暑假旅遊旺季,有些國人熱愛的旅遊地區,可能是恙蟲病的盛行地區,像是花東、澎湖、綠島、蘭嶼等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蔡斗元提醒,旅遊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同時留意身上是否有恙蟲叮咬的焦痂,把握治療時機。恙蟲病死亡率高達6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3歲吳先生,過去因長年抽菸、喝酒及嚼檳榔,口腔潰瘍就醫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經開刀後,卻又因腫瘤太大,後續得同步進行電、化療,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吳先生因為口腔功能改變,包括口腔、喉嚨疼痛潰瘍,幾乎無法進食,所幸經醫療團隊及營養師協助,...

閱讀詳情 »

在台灣,乾癬的盛行率約0.2%至0.3%,患者易在頭皮、臉部、身體和四肢的皮膚,明顯出現銀白色脫屑和紅色斑塊。乾癬又稱為「牛皮癬」或「銀屑病」,屬於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如不及時治療,惡化時恐形成紅皮症,造成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脫屑、腫脹,連淋巴結、內臟均可能受到波及。 中醫師鄭愛蓮指出,相較於蕁...

閱讀詳情 »

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更高出常人25倍。 根據2010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為成年人3大失明原因,隨著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