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打完疫苗胸悶、心悸未必疫苗害的! 當心是這「病」放大身體訊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完新冠疫苗之後,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未必是疫苗害的!一名35歲女性日前在接種新冠疫苗後開始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持續二週未緩解,她直覺認為是疫苗的副作用,趕緊到診所就醫,可是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發現沒有明顯問題,查無原因令她更加煩惱,仍然覺得是疫苗導致自己不舒服,擔心會不會是好不了的嚴重後遺症,結果吃不下、睡不著,到身心科求助才知是過度擔心疫苗副作用發展為憂鬱症狀。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表示,女子因為擔心副作用,壓力反而導致她情緒低落,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最後診斷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原因就跟她對疫苗副作用的過度擔心有關,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心理與生理又互相影響。

還好的是,女子在醫師開立藥物調整病患心情,三個禮拜後,心情就明顯放鬆,且身體方面的不適也得到緩解。

陳文建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是新型疫苗,副作用因不同廠牌、個人體質而異,面對這股不確定性,民眾懷抱擔憂是正常的,但部分容易焦慮的民眾,如果不能適時排解這份不安,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陳文建門診就增加許多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的小變化變得敏感,或因不舒服的感覺遲遲未緩解,而越來越擔心,常見於本身是焦慮體質或是性格屬易操煩、緊張者。

不是所有對疫苗副作用感到焦慮的人都是心理問題!但陳文建提醒,如果施打完疫苗的不適遲遲未恢復,又檢查不出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演變成吃不下、睡不著時,就要小心同時有身心疾患的可能。以典型的恐慌症和憂鬱症為例,前者常會放大身體的各種訊號而焦慮不已,症狀至少持續一個月;後者則是持續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二個禮拜,並常有睡眠、胃口改變或負面思考。

陳文建強調,像該名女子一樣,查無身體病症,但過度擔憂造成的情緒反應已嚴重影響生活者,便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常理來說,疫苗副作用不會持續太久,因此當專科檢查排除生理問題卻仍有不適時,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身心醫學科就醫,確認是否為心理壓力所導致。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快檢查手邊藥!市占率5成「高磷酸鹽血症」藥驚現黃色斑點 回收350萬顆

陳時中搬白板「算給黃珊珊看」 春節10+4檢疫旅館多出萬間房、多賺2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杏仁、核桃口感香脆,很多人愛吃,如果有睡不著的毛病,下次改在睡前吃,可以幫助入睡呢!堅果好處多多,眾所周知,現在又多了一項─具有「助眠」效果,堅果類的杏仁、核桃,富含維生素B1、B6與色氨酸、鎂及褪黑激素等,被視為「助眠」最佳營養素,睡前一小時吃,助眠效果特別好。【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

閱讀詳情 »

睡不著的原因很多,營養師說,很可能是吃的食物不對喔!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酒精會影響維生素B1吸收、巧克力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辛辣及油膩食物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群,這些統統是睡眠的「NG食物」哦!「吃、喝、拉、撒、睡」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事,彼此間習習相關,國泰醫院營養師張斯蘭指出,許多人因為「吃...

閱讀詳情 »

冬天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出現久咳不癒的症狀,台北市立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提供2個偏方,利用生薑、粗梨等常見食材沖泡、蒸煮,對虛寒久咳或乾咳無痰的咳嗽頗有療效,但最好經醫師辨症再對症食用。《生薑、陳皮沖熱水》 周宗翰醫師提供的2個偏方,一是切3~5片鮮生薑、不要太厚,加入切碎的陳皮及白糖,以沸開水沖...

閱讀詳情 »

腋下是許多女性困擾的部位,如腋毛、多汗症、狐臭等,每種狀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今天Mary就要跟大家介紹腋下除毛、除汗以及除臭的治療~  腋下除毛主要是讓毛囊周圍的黑色素吸收雷射能量,進而破壞毛囊。 腋下除汗,主要是讓小汗線萎縮或切除,來達到止汗的效果。 腋下除臭,主要是針對頂漿腺做切除或破壞,讓它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