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掏耳垢超舒暢 刺傷鼓膜可就慘

掏耳垢超舒暢 刺傷鼓膜可就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耳屎又名耳垢,學名耵聹,俗稱耳屎,由外耳道腺體(皮脂腺及耳蠟腺)的分泌物和外耳道皮(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所構成。

耳垢可保護耳朵,還有殺菌效果。耳垢位於外耳道的毛髮及表皮上,可抵擋外來細菌、黴菌、灰塵,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讓外來物質不至於進入耳道深處。

耳垢過多 聽力恐減退

過多的耳垢可能會妨礙聲音在耳道中的傳播,從而導致傳導性聽力減退。工作上經常接觸沙塵等污染物、時常游泳或潛水、長期使用助聽器或耳機、外耳道皮膚新陳代謝較慢、有過量耳毛的人士等耳部的油脂分泌都會較多,耳垢亦相對較多。

棉花棒掏耳 適得其反

很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掏耳垢,此舉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因此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除耳垢。另外挖耳勺也可能有危險,容易刺傷、導致鼓膜穿孔,建議在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耳垢。

外耳道 自動清潔耳垢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認為,一般所知耳垢可分為乾性和濕性。臺灣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20%、日本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16%、白人濕性耳垢者高達90%、黑人濕性耳垢者高達99.5%。大部分的耳垢不需要清潔,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清潔的功能,使耳屎由內往外慢慢輸送出去。

不建議清除 越清越多

美國耳鼻喉學會並不建議清除耳垢,除非是過多的耳垢導致健康問題才需要清理,而經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越來越多,因為常挖耳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以致產生更多的耳垢。另外經常刮除耳垢,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增加耳道受傷感染的機會。

定期清垢 軟化劑協助

如果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至耳鼻喉科清潔,或請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另外如果常感到單側耳塞,可能原因除了耳屎以外,還要考慮聽力喪失、耳咽管功能不良、外耳發炎或是鼻咽癌、聽神經瘤等症狀,因此如果常感到耳朵不適,仍必須到耳鼻喉科求診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太深太用力 恐傷耳膜

真的忍不住想清耳垢的話,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清除,小心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挖破耳膜或皮膚,而且要避免與别人共用器具,不過當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還是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不要自行濫挖,比較安全。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0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雄市某軍校發生疑似類流感群聚事件,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於當日接獲通報,立即督責校方落實一日三次漂白水消毒、出現症狀速就醫、生病個案返家休養、暫停混班共同活動等措施。高市衛生局呼籲,而因流感傳播力強,如民眾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緊急隔離措施 防止疫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新機腦介面要解決腦部神經疾病!特斯拉創辦人Elon Musk又有新創舉,他新創的公司Neuralink日前展示最新成果,透過比頭髮還細的絲線將近3千個電極植入腦內,偵測1千個腦神經的訊號,傳到耳旁的外部處理器,再透過藍芽連結電子產品。Elon Musk表示,該技術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牙口咀嚼力跟生理健康息息相關,牙齒咬合、磨碎食物,人體才能吸收各種營養,所以缺牙要治療,不只找回健康帶來自信微笑,社交也更無障礙。缺牙要治療 找回你的咀嚼力!雙和醫院牙科部黃茂栓主任表示,如果是缺牙,可以做假牙治療,一般為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固定假牙有時可能會破壞好的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歲出頭男性因房事不順,多次前往藥局購買壯陽藥,期盼能重振雄風。藥師見他才正值壯年就有此需求,不禁關切,一問之下,才發現這名男子是因為放任痔瘡出血,引發慢性貧血,持續好幾個月下來,竟連性功能都受到影響。藥師建議男子使用口服靜脈活化劑一個禮拜解決痔瘡問題,痔瘡好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