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搶到血氧機還不夠! 「隱形缺氧」常默默發生在看電視、臥床休息時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這一波本土疫情因為「隱形缺氧」,在短時間內被奪去性命的死亡個案不少,但「隱形缺氧」致命程度在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呼吸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蕭世欣點出,新冠肺炎病患約有2到4成於確診之初尚未表現出明顯症狀,部份人可能前3、5天意識清楚、情緒平穩,還能與人聊天,卻在後續觀察中,病況因低血氧造成急速惡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加上近來屢傳有確診者因「隱形缺氧」猝逝,引發民眾恐慌,一股腦群起搶購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血氧機),甚至氧氣瓶,放在家裡。

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特性與過往流行感冒病毒不同!蕭世欣點出,主要是透過ACE2接受器進到體內器官,而肺部中的肺泡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上有較多ACE2接受器,病毒進到肺部初期,主要破壞肺內的這2種細胞,降低血管內血紅素及肺泡中新鮮氧氣的交換效率,形成低血氧。

蕭世欣表示,關鍵在於,此時肺內細支氣管結構可能尚未受到嚴重破壞,因此感染者有時不易察覺低血氧,或者只會感覺略有呼吸不順,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看電視或臥床休息等靜態活動中。

新冠肺炎病毒也可能會影響呼吸系統中的化學接受器,某種程度的干擾確診者對低血氧的感受,讓身體慢慢陷入缺氧危機而不自覺,猝死風險提高;醫師提醒,確診病患需要積極監測動脈血氧飽和濃度,以利及早獲知病情變化;至於是否需要額外使用氧氣,必需由醫師評估後方可使用,以免影響對初期病情惡化與否的判斷。

缺氧狀況在多數狀況且適當配備下,蕭世欣強調,可及早發現,無症狀或輕症居家隔離的確診者若有需求者,也可透過遠端血氧飽和濃度監測,由醫療團隊遠距監測、及時介入。若要減少隱形缺氧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重點在於適時偵測並獲知正確的血氧飽和濃度 (%)、血中氧氣分壓 (mmHg)等數值,才能及早掌握病情變化。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強調,一般民眾不需恐慌搶購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若家中已經有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也建議搭配專業醫師諮詢,獲得更全面的監測效果,或透過遠距醫療團隊的協助,減少民眾無謂囤積或不當使用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與氧氣瓶,更重要的是,藉由醫院的遠端完整性照護,陪伴疑似或輕症病患安心度過隔離階段。

照片來源:北醫附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苗不夠先買「救命藥」! 陳時中:千人份單株抗體藥6月中到貨

醫護「嫌自己髒…」不敢回家 陳宗彥出面喊話!盼飯店推暖心優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無症狀感染者的同住家人將全面擴大採檢。(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的「無症狀感染者」,讓防疫如臨隱形的大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全面擴大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同住家人進行採檢,以免有漏網之魚;另一方面,好消息是,國內確診案例接觸者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1例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冒出「無症狀感染者」,讓抗SARS專家、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10)日面對媒體時強調,無症狀者也可以傳染一事「幾乎可以確定了」。由於防範武漢肺炎、流感的手段一致,她認為,未來14天國內流感人數將是這一波防疫...

閱讀詳情 »

TVBS《地球黃金線》本周邀請醫學博士江坤俊和法律專家李季鴻,討論不同的人生階段選擇車款,除了實際使用需求,也可能因應不同的職業、位階考量,有不同的選購思維。尤其更討論專業人士如何選擇務實又保值的車款。醫師江坤俊買車首重安全感、精打細算的律師李季鴻則重空間舒適和高CP值,也在乎未來脫手價格。 聊到過...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甩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趴趴走或不見人影,台北市衛生局今(10)日公布又再開罰1人,該名男子是從小三通返台,填寫資料時提供的地址卻並非實際的居住地,台北市依法裁處1萬元罰鍰。而台北市迄今已累計開出3張罰單。 台北市先前已有兩起違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