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搶到血氧機還不夠! 「隱形缺氧」常默默發生在看電視、臥床休息時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這一波本土疫情因為「隱形缺氧」,在短時間內被奪去性命的死亡個案不少,但「隱形缺氧」致命程度在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呼吸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蕭世欣點出,新冠肺炎病患約有2到4成於確診之初尚未表現出明顯症狀,部份人可能前3、5天意識清楚、情緒平穩,還能與人聊天,卻在後續觀察中,病況因低血氧造成急速惡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加上近來屢傳有確診者因「隱形缺氧」猝逝,引發民眾恐慌,一股腦群起搶購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血氧機),甚至氧氣瓶,放在家裡。

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特性與過往流行感冒病毒不同!蕭世欣點出,主要是透過ACE2接受器進到體內器官,而肺部中的肺泡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上有較多ACE2接受器,病毒進到肺部初期,主要破壞肺內的這2種細胞,降低血管內血紅素及肺泡中新鮮氧氣的交換效率,形成低血氧。

蕭世欣表示,關鍵在於,此時肺內細支氣管結構可能尚未受到嚴重破壞,因此感染者有時不易察覺低血氧,或者只會感覺略有呼吸不順,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看電視或臥床休息等靜態活動中。

新冠肺炎病毒也可能會影響呼吸系統中的化學接受器,某種程度的干擾確診者對低血氧的感受,讓身體慢慢陷入缺氧危機而不自覺,猝死風險提高;醫師提醒,確診病患需要積極監測動脈血氧飽和濃度,以利及早獲知病情變化;至於是否需要額外使用氧氣,必需由醫師評估後方可使用,以免影響對初期病情惡化與否的判斷。

缺氧狀況在多數狀況且適當配備下,蕭世欣強調,可及早發現,無症狀或輕症居家隔離的確診者若有需求者,也可透過遠端血氧飽和濃度監測,由醫療團隊遠距監測、及時介入。若要減少隱形缺氧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重點在於適時偵測並獲知正確的血氧飽和濃度 (%)、血中氧氣分壓 (mmHg)等數值,才能及早掌握病情變化。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強調,一般民眾不需恐慌搶購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若家中已經有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也建議搭配專業醫師諮詢,獲得更全面的監測效果,或透過遠距醫療團隊的協助,減少民眾無謂囤積或不當使用血氧飽和濃度偵測儀與氧氣瓶,更重要的是,藉由醫院的遠端完整性照護,陪伴疑似或輕症病患安心度過隔離階段。

照片來源:北醫附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苗不夠先買「救命藥」! 陳時中:千人份單株抗體藥6月中到貨

醫護「嫌自己髒…」不敢回家 陳宗彥出面喊話!盼飯店推暖心優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上午宣布,國內再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下午2時召開臨時記者會,由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說明最新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3,89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269例排除),其中577例確診,分別為48...

閱讀詳情 »

耳朵發炎,醫師開立耳滴劑囑咐要按時用藥,但耳滴劑到底該怎麼用?使用時該注意哪些重點?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使用耳滴劑前最好先將藥水搖勻並用手溫熱,維持側躺或傾斜姿勢,將耳朵稍微拉開以利藥水確實滴入耳道內,使用劑量應遵從醫囑,平均約點2至4滴。林醫師叮嚀,點藥後建議維持躺姿約5至10分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明顯轉涼了,不少「節氣病」的病號也開始湧現,國內中醫門診近來就多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病人。尤其不少人抱怨臉上皮膚都脫皮了、身體還有點乾癢,中醫師表示,針對這一類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就必須「早睡」加上「忌口」,並可靠著自我按摩穴道,按摩曲池穴、三陰交穴來緩解皮膚症...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截至台北時間9日上午8時為止,全球確診病例突破5000萬例,已有5029萬6898人染疫,其中1/4是過去短短30天內增加。路透社報導提到,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