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搶救隱性飢餓~維他命服用過量,小心健康亮警訊

「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沒事?這是許多人的迷思。醫師指出,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容易有「隱性飢餓」風險,若要使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不是吃了營養補充品就身體健康,更不可將維他命當作糖果、零食在吃,小心吃過量健康亮警訊。

搶救隱性飢餓~維他命服用過量,小心健康亮警訊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吃飽不代表吃得健康,主要是飲食營養不均衡,因國人外食比率偏高,容易攝取過多油脂、糖類等高熱量食物,加上礦物質和維生素相對攝取不足,因而很容易陷入「隱性飢餓」的危機中。

隱性飢餓不利健康 維他命非萬靈丹

一旦營養失衡或者缺乏某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時,就可能出現營養素缺乏、抵抗力下降、身體疲勞等狀況。若長期處於隱性飢餓,更會不利於人體健康, 換句話說,對於營養素的攝取,國人普遍的問題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

而補充維他命不是改善隱性飢餓的萬靈丹,建議應從日常飲食多元、足量做起,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乳品、堅果油脂等6大類食物,補足各類營養素,就可避免「隱性飢餓」找上身,降低「營養不良」的風險。

服用維他命迷思 常見過量服用

周碩渠醫師強調,國人對於服用維他命仍存有不少的錯誤迷思。通常理由不外乎是「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強化骨骼」、「保護視力」等。但往往因此忽略原本疾病與藥品間的交互作用、或服用過量導致的副作用,易導致健康亮起警訊。

另外,維他命有水溶性與脂溶性2種,雖然水溶性維他命較易被人體吸收與代謝,但依舊可能因服用濃度過高,影響藥效或身體機能。舉例而言,綜合維他命已含有各類營養素,若民眾服用後,再額外吃B群,即可能導致維他命B超標。

搶救隱性飢餓~維他命服用過量,小心健康亮警訊

補充維他命不是改善隱性飢餓的萬靈丹,利用天然食材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維他命過量服用 小心藥物副作用

另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與藥品不同,是短暫補充、身體有需求才吃,非每天定時服用,若民眾有購買需求,或對購買產品有所疑問,可進入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查詢與了解。特別是過量服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1.維他命A:服用維他命A過量,產生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異常、骨密度降低、中樞神經異常的情形。

2.維他命B:臨床曾有孩童因過量服用B群,導致神經、四肢癱軟的案例;此外,維他命B6若跟巴金森氏症藥物、抗痙攣藥物一起服用,會導致藥物療效變差,無法達到應有治療效果。

3.維他命C:同時服用含鋁制酸劑與維他命C,會增加鋁離子在腦部、骨骼的吸收,若是腎衰竭患者則容易發生鋁中毒,較嚴重的症狀會有骨軟化或記憶喪失;若與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併用,對療效也有所影響。且攝取過量反而會腹瀉、增加腎結石風險。

4.維他命D: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中,有些藥為複方,含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若患者再額外補充綜合維他命,會導致維生素D濃度過高,產生高血鈣症、嘔吐和肌肉無力等急性中毒症狀。

5.維他命E、K:雖然較少出現服用過量的情形,但與某些抗凝血劑、抗病毒藥物同時服用時,也可能影響藥物吸收或代謝。

【醫師小叮嚀】:

維他命不是萬靈丹,必須釐清購買動機,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吃了效果很好,所以吃吃看」,或廣告誇大療效而服用,要確實了解自己身體,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需了解、記錄所服用各項保健食品的成分後,向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做諮詢,才是健康王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13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2歲王先生沒有慢性病史,平時不菸不酒,偶爾快走當作運動,生活輕鬆寫意,但最近飽受身體多處莫名疼痛所擾,從小診所看到大醫院,症狀仍毫無改善,不僅影響睡眠,也使白天精神不佳,一度還擔心自己是否為卡到陰,或是遇到更年期,直到醫師確診為「纖維肌痛症」,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已在高齡化社會,正往超高齡前進!許多年長者的孩子在外打拼,長者獨自居住在家中,慢性病照護顯得孤立無援,且據調查超過半數年長者同時有3種以上的慢性病。為此,民間業者合力開發手機APP,讓家人除了可以遠距關心外,長輩健康數據記錄更容易,也能藉由手機提醒用藥,讓健康照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30多歲的許先生,一年多前公司體檢意外發現有高血壓,於是控制飲食跟運動,但仍未見改善,因而至安南醫院看診治療使用藥物控制,血壓雖有些許改善,卻無法控制良好。胸腔科暨睡眠中心鄭人碩醫師發現,許先生身形肥胖下巴短縮,常被太太抱怨打呼聲,安排睡眠檢查後,診斷為重度阻塞型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微根除C肝有機會達成!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許多民眾不自知感染C肝、初期症狀不明顯,或經濟困難而沒有積極治療,肝基會為突破篩檢困境,今年聚焦在「地域性」與「年齡」兩要素,採取「高效益」、「高效率」方式執行C肝篩檢活動,透過「篩出即治」模式,期待未來能早日根除C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