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剛過完中秋連假,國慶連假又將展開,放假時開懷吃喝,紓緩工作壓力,小心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而攝取過量糖分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

糖分讓人振奮 大量攝取造成情緒不穩
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進行,分析幾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攝取過量糖分會引發與憂鬱症有關的代謝、發炎的身體反應。研究者表示,冬季因為減少陽光照射而打亂晝夜節律、影響睡眠,全美有5~10%人口可能產生憂鬱症,而引發冬季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想攝取更多的糖分。因為糖分一開始會讓人振奮情緒,讓患者更想尋求,但大量攝取會造成情緒不穩、炎症加劇,也會讓體重增加;其中的「炎症」正是飲食中的糖與心理健康與憂鬱症相關的重要生理作用。另外,我們身體擁有超過10兆個微生物,許多寄生微生物都依靠添加的糖分而茁壯,產生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焦慮、壓力及沮喪的狀態。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指出,上述研究提到兩個重點,憂鬱症患者如腦內血清素功能失調,短暫攝取糖類的確可促使血清素上升,對於初期是可改善的,但長期高量攝取,將會導致腦類發炎的現象,而影響情緒。冬季憂鬱症與日照長短有關聯,通常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台灣為亞熱帶國家,罹患冬季憂鬱症個案較少,預防憂鬱除了多運動外,吃對食物也能改善情緒,建議減少食用會造成三高的飲食如高糖、高脂或高鹽等,以含有omega-3的魚類、高纖維、植物性食物等為主。

驟然不吃糖難持久 可漸進式減少攝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中秋過後日照漸減少,若有失眠現象,加上攝取大量的糖分,容易形成威脅心理健康的「完美風暴」。從上述研究指出,糖分的作用會促發體內發炎,而發炎的荷爾蒙會直接將大腦推向嚴重的憂鬱狀態。糖分不僅存在於糖果或甜品,食物中也多含有蔗糖或果糖,若能減少糖、減少發炎機會,就可以降低憂鬱症發作的機率。

但原本嗜好甜食、飲料等,突然嚴格減糖,或不吃糖,反而無法持久執行,建議採分段漸進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吃的頻率或量遞減,例如天天享用甜點改為二至三天吃一次;一杯珍珠奶茶減為七分或半糖,蛋糕切一半或選小的杯子蛋糕等。挑選低GI的水果像蘋果、芭樂、奇異果,循序漸進地減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青少年憂鬱症父母不易覺察 應提高警覺助走出陰霾

憂鬱症好了又復發? 「正念認知治療」助減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Dream Girls的經紀人陳蓉蓉日前傳出有喜,好不容易懷胎6個月,卻因腦溢血而突然陷入昏迷,不僅肚子裡的女兒沒能保住,連媽媽都在多日急救下仍宣告不治。為何腦溢血如此可怕!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韋朝榮表示,腦溢血可分為原發性腦溢血與外傷性腦溢血。腦溢血是腦中風的一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天寒冷,許多人會喝酒取暖,認為酒精下肚後身體會發熱,是種不錯的保暖方式;醫師指出,其實酒精會使血管擴張,身體只是暫時感到溫暖,喝愈多會愈冷,更容易散失熱量,且酒喝太多會傷肝、傷腸胃,還會傷心臟,可別因為錯誤取暖方式而賠上健康。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兆康表示,寒...

閱讀詳情 »

台灣人很喜歡做「保佑」這個動作,其實這個「雙手合十」的動作,就是回到中線的一種。當雙手合十用力互推的時候,腹肌會用力,身體也會自然而然回到中線來。這個動作會促使肌肉收縮,產生能量,讓身體熱起來,因此覺得冷的時候,也可以做這個動作。如果覺得身體熱的速度太慢, 可以把屁股抬高一點,形成有點小半蹲的姿勢,...

閱讀詳情 »

閉吼開哈 當人體肌肉出現疼痛時,與體內缺氧不完全燃燒,因而 產生乳酸堆積無法代謝有關,此時增加肺活量、吐故納新就很重要。「閉吼開哈」是我參加愛笑瑜珈的活動之後,親自 體會出來而發展的動作,這是一種拍手擴胸配合呼吸發聲 的氣功,藉此增加呼吸量。「閉吼開哈」發聲目的是紓解壓 力,當人體的壓力被釋放出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