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剛過完中秋連假,國慶連假又將展開,放假時開懷吃喝,紓緩工作壓力,小心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而攝取過量糖分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

糖分讓人振奮 大量攝取造成情緒不穩
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進行,分析幾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攝取過量糖分會引發與憂鬱症有關的代謝、發炎的身體反應。研究者表示,冬季因為減少陽光照射而打亂晝夜節律、影響睡眠,全美有5~10%人口可能產生憂鬱症,而引發冬季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想攝取更多的糖分。因為糖分一開始會讓人振奮情緒,讓患者更想尋求,但大量攝取會造成情緒不穩、炎症加劇,也會讓體重增加;其中的「炎症」正是飲食中的糖與心理健康與憂鬱症相關的重要生理作用。另外,我們身體擁有超過10兆個微生物,許多寄生微生物都依靠添加的糖分而茁壯,產生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焦慮、壓力及沮喪的狀態。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指出,上述研究提到兩個重點,憂鬱症患者如腦內血清素功能失調,短暫攝取糖類的確可促使血清素上升,對於初期是可改善的,但長期高量攝取,將會導致腦類發炎的現象,而影響情緒。冬季憂鬱症與日照長短有關聯,通常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台灣為亞熱帶國家,罹患冬季憂鬱症個案較少,預防憂鬱除了多運動外,吃對食物也能改善情緒,建議減少食用會造成三高的飲食如高糖、高脂或高鹽等,以含有omega-3的魚類、高纖維、植物性食物等為主。

驟然不吃糖難持久 可漸進式減少攝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中秋過後日照漸減少,若有失眠現象,加上攝取大量的糖分,容易形成威脅心理健康的「完美風暴」。從上述研究指出,糖分的作用會促發體內發炎,而發炎的荷爾蒙會直接將大腦推向嚴重的憂鬱狀態。糖分不僅存在於糖果或甜品,食物中也多含有蔗糖或果糖,若能減少糖、減少發炎機會,就可以降低憂鬱症發作的機率。

但原本嗜好甜食、飲料等,突然嚴格減糖,或不吃糖,反而無法持久執行,建議採分段漸進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吃的頻率或量遞減,例如天天享用甜點改為二至三天吃一次;一杯珍珠奶茶減為七分或半糖,蛋糕切一半或選小的杯子蛋糕等。挑選低GI的水果像蘋果、芭樂、奇異果,循序漸進地減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青少年憂鬱症父母不易覺察 應提高警覺助走出陰霾

憂鬱症好了又復發? 「正念認知治療」助減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上班打電腦、下班滑手機,每天眼睛盯著螢幕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許多人總感到眼睛疲勞、眼紅、乾澀搔癢,甚至視力模糊、刺痛等。營養師周千欽提供一款桑杞茶,適合日常飲用,能夠活血明目,同時具有清肝、通便的效果。 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近年來眼睛病變人數有增多的趨勢,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千萬別以為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後,就是要用大餐來犒賞自己,美國有營養師指出,許多慢性疾病發生都與晚餐有關,並表示,晚餐的四分之一用來維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生計」文中並指出,要判斷自己是否「過食」,就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有無飢餓感來判斷。 對此,中醫師也抱持相同看法...

閱讀詳情 »

薏仁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性涼味甘,微寒而不傷胃,健脾而不膩,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當然,薏仁雖好,卻也不是人人適合食用,虛寒體質、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不宜食用,孕期婦女應避免食用,有滑胎的危險。 小小薏仁大功效 薏仁主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本草綱目》:&l...

閱讀詳情 »

妳每天都有吃早餐嗎? 在日本確立鶴見式免疫治療的「鶴見診所」院長鶴見隆史表示「吃早餐就像早上起床立刻慢跑是一樣的喔」。 雖然有著「攝取早餐能成為腦部能量」的說法而使早餐受到重視,但鶴見院長表示「人體有名為糖新生的功能,不需刻意攝取葡萄糖也能讓葡萄糖傳達到腦部」。 說到身體的生理時鐘就會想到早晨的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