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攝取過量糖分 容易引發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剛過完中秋連假,國慶連假又將展開,放假時開懷吃喝,紓緩工作壓力,小心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而攝取過量糖分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

糖分讓人振奮 大量攝取造成情緒不穩
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進行,分析幾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攝取過量糖分會引發與憂鬱症有關的代謝、發炎的身體反應。研究者表示,冬季因為減少陽光照射而打亂晝夜節律、影響睡眠,全美有5~10%人口可能產生憂鬱症,而引發冬季憂鬱症的共同特徵是想攝取更多的糖分。因為糖分一開始會讓人振奮情緒,讓患者更想尋求,但大量攝取會造成情緒不穩、炎症加劇,也會讓體重增加;其中的「炎症」正是飲食中的糖與心理健康與憂鬱症相關的重要生理作用。另外,我們身體擁有超過10兆個微生物,許多寄生微生物都依靠添加的糖分而茁壯,產生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焦慮、壓力及沮喪的狀態。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指出,上述研究提到兩個重點,憂鬱症患者如腦內血清素功能失調,短暫攝取糖類的確可促使血清素上升,對於初期是可改善的,但長期高量攝取,將會導致腦類發炎的現象,而影響情緒。冬季憂鬱症與日照長短有關聯,通常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台灣為亞熱帶國家,罹患冬季憂鬱症個案較少,預防憂鬱除了多運動外,吃對食物也能改善情緒,建議減少食用會造成三高的飲食如高糖、高脂或高鹽等,以含有omega-3的魚類、高纖維、植物性食物等為主。

驟然不吃糖難持久 可漸進式減少攝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中秋過後日照漸減少,若有失眠現象,加上攝取大量的糖分,容易形成威脅心理健康的「完美風暴」。從上述研究指出,糖分的作用會促發體內發炎,而發炎的荷爾蒙會直接將大腦推向嚴重的憂鬱狀態。糖分不僅存在於糖果或甜品,食物中也多含有蔗糖或果糖,若能減少糖、減少發炎機會,就可以降低憂鬱症發作的機率。

但原本嗜好甜食、飲料等,突然嚴格減糖,或不吃糖,反而無法持久執行,建議採分段漸進式減少糖分的攝取,從吃的頻率或量遞減,例如天天享用甜點改為二至三天吃一次;一杯珍珠奶茶減為七分或半糖,蛋糕切一半或選小的杯子蛋糕等。挑選低GI的水果像蘋果、芭樂、奇異果,循序漸進地減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青少年憂鬱症父母不易覺察 應提高警覺助走出陰霾

憂鬱症好了又復發? 「正念認知治療」助減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受到大陸冷氣團一波波南下的影響,民眾全身衣著「包緊緊」,雖說運動有益身身體健康,但不少人又擔心在寒冷的冬天運動容易引發感冒、呼吸道疾病,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醫師表示,民眾只要多注意保暖,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強度適中的運動,就不用擔心冬天運動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冬天運動可讓身體的感應能力增強,刺...

閱讀詳情 »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2013年1月12日 09:10 上班族王小姐每月會有幾天突然容易發怒,常被同事戲稱「更年期了」,後來她意識這種情緒失控好像跟月經有關,這才向婦女身心門診求助,確認自己有「經前不悅症」,醫師表示,這是經前症狀之一,但會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家庭生活,甚至工作表現...

閱讀詳情 »

【十種健康生活方式,讓你年輕10歲】 1、合理飲食,營養均衡; 2、適量運動,保持身體活力; 3、使用牙線,清潔牙齒; 4、減少壓力,輕鬆身心; 5、堅持微笑,解除焦慮; 6、經常喝水,增加水分; 7、沐浴陽光,補充維D; 8、充足睡眠,恢復體力; 9、勤於洗手,清除細菌; 10、親朋集會,保持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