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 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恐成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公衛學者出身的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武漢肺炎高傳染、低致死的特性,可能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分析近年三大傳染病 防治對策不相同

針對武漢肺炎,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指出,全世界在2003年、2009年和2019年分別面對SARS、H1N1新型流感和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嚴峻挑戰,這三次大流行造成了在數十個國家,大量的確定病例和死亡個案。雖然這三種病毒都是飛沫或觸摸口鼻分泌物傳染,但是它們的發源地、流行期間、動物宿主、傳染力、致死力,以及防治對策並不相同。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 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SARS病毒高毒力 不利傳播而消失

他提到,2002年SARS剛流行時,只能靠症狀和旅遊史、接觸史來判定「可能病例」,並且利用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來防止疫情擴散。直到確認冠狀病毒為病原後,才能用分子檢驗來判定「確定病例」。由於SARS感染者重症、致死率高,但不發燒就不會傳染,而且要有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會傳染,因此SARS病毒的低傳染與高毒力,反而限制病毒的大幅傳染,SARS也在2003年7月就完全結束。

台灣流感預防得當 死亡率全球第三低

至於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傳染力高,但是致死率低,毒性低的病毒僥倖存活下來,更容易在人群傳播,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流感病毒不適合在高溫潮濕的環境生存,因此H1N1新型流感在2009年春季發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再次攀升。

陳建仁指出,H1N1新型流感疫情之初,只有抗病毒藥物,卻沒有快篩試劑也沒有疫苗。台灣靠加強隔離檢疫,讓確定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治療和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在機場港口篩檢有疫區旅遊史的旅客,有症狀就立即送醫。學校也實施325方案,發病的學生務必就醫、在家休養,不要上學去傳染其他同學。如果三天內,班上有兩名學生發病,就全班停課五天。這樣作雖然無法完全阻絕病毒的擴散,卻有助於延緩流行的快速蔓延。

直到有了快篩試劑,利用快篩試劑找出感染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使病人早日痊癒,也減少傳染給他人的風險。疫苗問世後,台灣全面推動預防接種,進一步預防流感的流行。對此,臺灣在H1N1新型流感流行期間,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第三名,僅次於日本和比利時!現在H1N1新型流感則成為季節性流感病毒株。

武漢肺炎病毒演變 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陳建仁認為,冠狀病毒也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因應這種「冠狀病毒流感化」的演變,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都正在研發當中,希望早日研發成功,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延伸閱讀】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許多人都不懂為什麼疾病會找上門,其實最大元凶是身體慢性發炎造成的,如果置之不理,長期發炎不但會造成慢性病叢生,包括提早老化、體力衰退,也會提高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失智風險(註1),甚至可能使細胞發生變化,使罹患癌症(註2)的機會大增。這發炎的狀態與我們一般認知不同,研究團隊認為這是一般檢測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男性年紀大了,除了攝護腺肥大外,可能還得要小心攝護腺癌這個無聲威脅!一名59歲男性經體檢發現罹患攝護腺癌,雖然年紀在攝護腺癌患者中尚屬年輕,腫瘤切片也只屬中度惡性,但卻在骨頭掃描時,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頭,而僅僅一個月後,骨頭刺痛就有如萬蟲鑽動蝕骨。他形容其疼痛感有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如果你的眼睛視力出了問題,你會怎麼辦?根據最新愛爾康亞太區五國護眼調查顯示,有9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曾遭遇視力問題,從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到眼睛不舒服和頭痛;然而,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立即去看眼科醫生尋求幫助,卻有超過一半受訪者首先上網搜索或與朋友和家人交談以尋...

閱讀詳情 »

您的早餐蛋白質攝取量足夠嗎?隨著養生保健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人了解補充蛋白質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過,專家提醒,想要充分獲取食物中的蛋白質,可不是一口氣大口吃肉補充就行。事實上,若民眾每日三餐中蛋白質攝取分配不均,集中於午、晚餐食用;忽略早餐的攝取,恐將使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蛋白質是人體3大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