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 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恐成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公衛學者出身的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武漢肺炎高傳染、低致死的特性,可能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分析近年三大傳染病 防治對策不相同

針對武漢肺炎,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指出,全世界在2003年、2009年和2019年分別面對SARS、H1N1新型流感和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嚴峻挑戰,這三次大流行造成了在數十個國家,大量的確定病例和死亡個案。雖然這三種病毒都是飛沫或觸摸口鼻分泌物傳染,但是它們的發源地、流行期間、動物宿主、傳染力、致死力,以及防治對策並不相同。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 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SARS病毒高毒力 不利傳播而消失

他提到,2002年SARS剛流行時,只能靠症狀和旅遊史、接觸史來判定「可能病例」,並且利用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來防止疫情擴散。直到確認冠狀病毒為病原後,才能用分子檢驗來判定「確定病例」。由於SARS感染者重症、致死率高,但不發燒就不會傳染,而且要有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會傳染,因此SARS病毒的低傳染與高毒力,反而限制病毒的大幅傳染,SARS也在2003年7月就完全結束。

台灣流感預防得當 死亡率全球第三低

至於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傳染力高,但是致死率低,毒性低的病毒僥倖存活下來,更容易在人群傳播,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流感病毒不適合在高溫潮濕的環境生存,因此H1N1新型流感在2009年春季發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再次攀升。

陳建仁指出,H1N1新型流感疫情之初,只有抗病毒藥物,卻沒有快篩試劑也沒有疫苗。台灣靠加強隔離檢疫,讓確定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治療和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在機場港口篩檢有疫區旅遊史的旅客,有症狀就立即送醫。學校也實施325方案,發病的學生務必就醫、在家休養,不要上學去傳染其他同學。如果三天內,班上有兩名學生發病,就全班停課五天。這樣作雖然無法完全阻絕病毒的擴散,卻有助於延緩流行的快速蔓延。

直到有了快篩試劑,利用快篩試劑找出感染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使病人早日痊癒,也減少傳染給他人的風險。疫苗問世後,台灣全面推動預防接種,進一步預防流感的流行。對此,臺灣在H1N1新型流感流行期間,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第三名,僅次於日本和比利時!現在H1N1新型流感則成為季節性流感病毒株。

武漢肺炎病毒演變 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陳建仁認為,冠狀病毒也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因應這種「冠狀病毒流感化」的演變,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都正在研發當中,希望早日研發成功,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延伸閱讀】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冬天除了容易讓人感到疲憊、提不起勁,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怎麼樣都無法痊癒的感冒、咳嗽,常常吃不下、睡不好,使生活品質大大受到影響。想要根治咳嗽,除了藥物與飲食的控制之外,還有哪些天然的好食材,能有輔助的作用呢?   止咳功效:枇杷葉 常聽到所...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退休後,許多人喜歡到山林間登山、健走,而有些人更是當起了「野菜專家」,常常採集各種野地蔬食,為晚餐加菜,享受大自然的天然味道。雖然食用野菜很新奇,但還是要小心,不要採到有毒的植物,萬一造成了食物中毒,可就得不償失。   菇類:急性中毒 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7歲的王先生,今年開堆高機要堆放草皮,下車時忘記拉起手煞車,堆高機因此倒退,心急的他馬上爬上堆高機試圖拉起手煞車,卻因重心不穩倒栽蔥,因而壓到左腳。原以為沒事,還到田裡工作,沒想到左腳差點面臨截肢命運。糖尿病致神經病變 足部痛覺變遲鈍豐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明澤表示,王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天生活中有許多日常活動,增加些小技巧,可以提升身體功能及生活樂趣,還能強化身體的平衡力、肌力、柔軟度或心肺耐力等。國民健康署首度出版長者「動動生活」手冊,由國民健康署、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蔡宜蓉助理教授,及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張玲慧副教授團隊共同編製,教導長者可以透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