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疫情何時真正放心? 從H1N1經驗關鍵在疫苗開發

新冠疫情何時真正放心? 從H1N1經驗關鍵在疫苗開發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華職棒昨(8)日舉辦今年全球首場有現場觀眾棒球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到現場,觀察現場狀況當場宣布應可考慮開放到2千人,但今(9)日記者會中,指揮中心專家疫情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說,在2009年H1N1流感首次爆發時,廣泛施打疫苗後疫情才有效受到控制。真正要放心疫情解除,可能仍須等待疫苗。


台灣防制新冠好成績 多年疫情防制經驗累積成果


張上淳表示,比較OCED國家,新冠肺炎在台灣不論確診率與住院率都是最低,最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與新加坡媒體訪問,他們都非常好奇台灣做了什麼,其實台灣防疫對策,從上到下都在歷次疫情爆發下,不斷努力累積經驗,讓整體防疫政策能夠承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威脅。


2009年H1N1爆發 防疫措施與今類似


張上淳接著說,2009年H1N1第一次在全球爆發,當年5月20日台灣首名病例出現,當時自己與時任疾管局(今疾管署)局長郭旭崧,正在以觀察員名義,在瑞士日內瓦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多國會議同時,也要緊急處理台灣疫情,當大會與相關會議結束,所有與會台灣官員都必須立刻回到台灣防堵疫情。


張上淳強調,當時的防疫政策與目前類似,先執行疫情圍堵,境外阻絕與邊境管制,同時展開個人與家庭防護,當社區疫情出現加強減災計畫,在社區防疫上,同樣有停班停課與管制型集會,但當時有疫苗接種,目前則沒有,醫療體系保全也做到關鍵作用,讓確診病患能有完善醫療照顧,協助渡過最艱困時刻。


新冠疫情何時真正放心? 從H1N1經驗關鍵在疫苗開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疫情諮詢小組張上淳解說2009年H1N1防疫策略,與目前新冠放疫策略一致。(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H1N1疫苗全面施打 有效降低停班人數


然而H1N1與新冠疫情最大不同是,當年H1N1就有預防疫苗可以施打,張上淳說,當時疫苗出來先針對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接種,再陸續開放給不同階層學校,在11月30日國小、國中、高中學生都施打完成,各級學校停課班級數馬上下降,到隔年1月就降到谷底僅零星出現停班。


新冠疫情何時真正放心? 從H1N1經驗關鍵在疫苗開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疫情諮詢小組張上淳解釋,預防疫苗在2009年H1N1疫情起到關鍵作用。(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H1N1防制好成績仍持續檢討缺失 為新冠防制奠定基石


張上淳也說,當年H1N1世界流行下,許多評估模型對台灣疫情評估都不樂觀,當時曾有媒體報導可能有7千人因H1N1死亡,但結果遠低於這個數字,除了新疾病很難預估外,台灣整體防疫效能也發揮了很好效能,即便如此,當時衛生署與疾管局(今衛福部與疾管署)仍持續檢討缺失,成為11年後防制新冠良好基石。


世界一流疫病專家仍不自覺摸口鼻 張上淳提醒戴口罩


張上淳藉由當年WHA會議照片提醒,張上淳說,WHA匯集全球各界醫學界專業人士,並且當時就在H1N1疫情下,會議中許多專家都仍會不自主用手觸摸自己口鼻,即便是專家都會不小心暴露在接觸感染威脅下,戴口罩不僅阻擋飛沫,也會減少雙手觸碰口鼻機會,面對新冠疫情,仍然需要大家配合戴好口罩。


新冠疫情何時真正放心? 從H1N1經驗關鍵在疫苗開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疫情諮詢小組張上淳替醒,世界衛生大會WHA匯集全球一流防疫專家與官員,仍然有許多人不自主會摸口鼻。(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疫苗何時問世 張上淳:新疾病難預估


比較當年H1N1與此次最大不同,當時疫情爆發後立刻就有疫苗產出,新冠肺炎則仍須等待,張上淳解釋,流感疫苗每年都在生產,相關技術原本就有,當H1N1出現後,大約半年就可以有新疫苗,但新冠肺炎是冠狀病毒,目前沒有冠狀病毒人體疫苗,所以相關技術必須從零到有,難度也非常高。


至於新冠疫苗何時能完成,張上淳預估,最樂觀狀態下也要半年以上,多數半年都不太夠,大概也要1年至1年半左右,悲觀可能需要更久,但2009年至今相關生技醫藥技術都有進展,有許多不同的疫苗產製模式,加上新冠肺炎病毒是新疾病,何時能真正研發出疫苗,目前很難頻估。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男性面對「最友善癌症」攝護腺癌 多元治療方針保性福
宅在家DIY自製400次咖啡正夯 營養師提醒潛藏危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50歲的魏女士,5年前發生意外,使她60﹪的體表面積遭到2-3度燒傷,在林口長庚燒傷中心經過數次清創與植皮後,幸運存活下來;但傷口癒合後的疤痕對魏女士的臉部、軀幹與四肢都造成影響,特別是臉部,燒傷後的疤痕攣縮造成雙側下眼瞼退縮、下眼白露出,不僅引發眼睛刺激、乾眼以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為落實「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也能對自身的醫療過程參與意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與台灣諾華正式攜手合作,發表「長庚醫院醫病共享決策平台」,讓病人可以善用候診的時間,透過觸控電子看板、ZENBO機器人及QR CODE,輸入自評病灶、治療方式選擇等問卷,進入診間後,醫師便可立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擁有一雙又濃又密的睫毛,眼睛就會變得更加明亮動人;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天生如此,也因此使得嫁接睫毛的行業越來越興起。不過,要養成一位專業美睫師,可不是那麼簡單,必須要學有專精,甚至連選擇嫁接睫毛的材料,以及操作時的環境溫度和濕度都得要注意,才能使得嫁接睫毛的品質獲得保障,...

閱讀詳情 »

在台灣,逾半數的民眾都曾有腰痠背痛的困擾。專家指出,身體若長時間維持某一姿勢,必有一些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時間久了會出現酸痛感覺等肌肉疲勞症狀,就可能是肌筋膜緊繃所致。建議可用「5分鐘貓式運動」舒緩肌筋膜緊繃。 衛福部南投醫院吳政軒物理治療師表示,久坐不動是造成腰酸背痛原因之一,其中上班族腰部肌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