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手爸媽最常遇上媽媽手 復健醫師揭「治療腫脹疼痛方式」

新手爸媽最常遇上媽媽手 復健醫師揭「治療腫脹疼痛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不正確抱小孩,小心誘發媽媽手!臨床上最常遇到就是新手爸媽因媽媽手緣故就診,除了因不正確抱小孩姿勢,有些新手媽媽因親餵空擋需要手擠乳埋下媽媽手的危險因子。泰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育霖指出,媽媽手疼痛加上育兒累積的睡眠不足,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生活困擾。

媽媽手別輕忽 嚴重恐使手腕受限制 

事實上,媽媽手主要是因生活中需要反覆使用拇指與橈側手腕動作,導致橈側手腕肌腱周圍的腔室腫脹,進而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等肌腱和腱鞘,使得肌腱的通道變狹窄、肌腱和腱鞘發炎腫脹。蔡育霖醫師表示,患者除了會出現手腕姆指側疼痛,也會因疼痛導致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除了新手爸媽,像銀行員、服務生、護理師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

治療急性期媽媽手 護腕加上局部冰敷

治療上,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等不同時期的治療方式。蔡育霖醫師解釋,若手腕拇指一動就痛,且伴有紅腫熱就屬於急性期,除了可使用護腕來固定保護,嚴重腫脹痛時,可於兩日內,於患部局部冰敷以減少腫脹及疼痛,若手腕橈側肌腱紅腫熱逐漸消失,但手部活動時仍感到疼痛則屬於亞急性期,可藉由復健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乾針、針灸治療或手肘近端肌肉按摩幫助紓緩症狀。

長期飽受媽媽手困擾 醫師:必要時應盡快治療

至於慢性期則是雖手腕拇指疼痛減輕,但日常使用仍有需些許無力的患者,這時則可增加手腕肌力的訓練並適度的伸展,以避免肌腱腱鞘的沾黏。蔡育霖醫師呼籲,若長期有媽媽手困擾,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透過評估給予合適治療,才能避免影響日常。

【延伸閱讀】

邊做家事、邊顧小孩 當心「媽媽手」痛起來要人命

男性也會得媽媽手! 專家揭「常見NG動作」惹痠痛無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新冠肺炎病毒持續突變,從武漢病毒株、Alpha、Delta,到現在正在全球蔓延的Omicron變異株,讓民眾心理變得相當敏感,許多人只要出現咳嗽、打噴嚏的現象就心慌慌,懷疑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尤其對於本來就罹患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型肺病(Chronic Obstru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孩子也常常以哭鬧表達嗎?其實這可能與孩子的行為與習慣有關。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劉又菱指出,當孩子對說話不感興趣時,其實是因為大人在他說話之前,已經搶先一步直接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也因此孩子逐漸習慣以眼神或動作完成互動交流,長期下來孩子就養成不會主動說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0)日宣布無本土新增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家可以高興1天」;不過有82例境外移入(包含65例落地採檢陽性),創下近期最高的境外移入紀錄。陳時中表示,1月12日開始執行邊境的落地採檢當日,曾創下92例境外移入的紀錄,但那是因為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8歲的謝先生,2019年初突然牙齦腫脹、喉嚨痛長達一個月,就醫後並未明顯改善,且出現發燒情形,故由診所轉診至急診。經過骨髓切片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2020年3月骨髓檢查無異狀,病況緩解,同年5月白血病又再復發,經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