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生兒4大自費超音波篩檢,醫師告訴你各項檢查重點在哪裡!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蘇一宇 

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現代醫療的重要工具,其方便性、快速且非侵入性的特點,被廣泛運用在各種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新生兒檢查中,自費超音波篩檢可分為腦部、心臟、腹部及腎臟,以及髖關節等項目。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暨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蘇一宇提到,新生兒超音波篩檢依據檢查目的,適合做的時間點各有不同,同時也提醒,無症狀的健康足月新生兒進行這些檢查,是否能夠增加發現嚴重疾病的機會仍存疑,爸媽可依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超音波項目。常見的超音波項目說明如下:

新生兒4大自費超音波篩檢,醫師告訴你各項檢查重點在哪裡! 

腦部超音波

由於新生兒的囟門尚未關閉,透過超音波可以看清楚大部分的腦部組織,對於有神經學症狀、腦部缺氧、易發生腦室出血、白質軟化等併發症的早產兒,腦部超音波就是很重要的篩檢工具。

 

心臟超音波

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異常疾病,有些疾病可能無法透過聽診或是觀察血氧濃度得知,心臟超音波可看清楚新生兒心臟構造,為診斷的最佳工具。但現今許多先進醫療國家有完善的產前超音波檢查、產後的身體理學檢查,以及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檢等重重把關,在以上檢查皆正常的新生兒,爸媽可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要加做。

 

腹部及腎臟超音波

此項超音波檢查可以幫助診斷出像是膽道閉鎖、幽門狹窄、水腎與多囊腎等新生兒疾病,且會在寶寶空腹時進行。蘇一宇醫師提到,許多在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如輕微水腎等,無須進行任何醫療處置,多數寶寶會在後續追蹤中自行緩解,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新生兒4大自費超音波篩檢,醫師告訴你各項檢查重點在哪裡!

髖關節超音波

蘇一宇醫師提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若未早期治療,將影響未來行走及下肢發展,除了靠臨床症狀及身體理學檢查,進行髖關節超音波可針對疑似個案,發揮確診及追蹤治療的效果。提醒爸媽日常生活需正確使用包巾及在新生兒健檢門診時,由醫師確實進行理學檢查。至於是否要在無症狀的足月新生兒進行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可再與醫師討論。

新生兒4大自費超音波篩檢,醫師告訴你各項檢查重點在哪裡! 

不同的超音波檢查會由不同專科醫師進行嗎?

針對以上不同部位的超音波檢查,蘇一宇醫師表示,其實大多兒科醫師皆能進行這些檢查,在大型的醫療院所,則會分工由不同次專科醫師進行,像是腦部超音波由兒童神經科、新生兒科醫師進行;心臟超音波由兒童心臟科醫師;腹部及腎臟超音波由兒童腸胃科、兒童腎臟科醫師等;髖關節超音波則是常由兒科醫師及復健科醫師執行。

 

新生兒4大自費超音波篩檢,醫師告訴你各項檢查重點在哪裡!  

 

※原文刊載於2020年10月號《媽媽寶寶》404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396

 

※延伸閱讀

血型不對鬧烏龍,潔哥夫妻A型血,女兒卻O型?不同血型有不同教養重點,你覺得準嗎?

新生兒篩檢擴增21項.爸媽因這理由拒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二尖瓣脫垂多半是年輕女生多,越高越瘦越容易有。最常見的症狀是會痛;會跳;會喘。當情緒或前一天沒睡好,甚至天氣稍微變化,都有可能會有症狀。洪惠風 醫師建議如果維持規則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症狀往往都可以比較減輕。   至於二尖瓣脫垂是不是心臟病發作呢?因為他是一種瓣膜疾病,跟一般所...

閱讀詳情 »

胃痛治不好 竟是「骨質疏鬆」所引起 35歲以上須提防骨質流失 大家都認為運動最健康,但做運動選對種類很重要,「做對運動會讓你上天堂,做錯運動會讓你進手術房」,例如做瑜伽、練舉重,如果沒有做好,有可能會導致骨折。「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疾病,僅次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女性約八成有骨質流失問題...

閱讀詳情 »

靜脈曲張小心併發肺栓塞 穿彈性襪   美觀又可預防 腳部水腫、爆青筋,影響的不只是美觀,而且還會威脅健康。根據統計,靜脈曲張患者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是正常人5.3倍,產生肺栓塞為1.73倍,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醫師專家建議,經常久站或愛穿高跟鞋者,為罹患靜脈曲張的高危險族群,應小心...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天氣變化大,心臟哪裡受得了?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弘銘說,「在多變的氣候裡,有心血管疾病、三高的就要繃緊神經了!」康弘銘更提到『女性』是值得注意的一群。典型的『心絞痛』,包含胸悶、胸痛,但女性的典型症狀卻大有不同,症狀多為:疲倦、易累、易喘等。動脈硬化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