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氣喘卻依賴這樣子紓解症狀… 害慘39歲的她送醫被插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氣喘症狀再用藥就好?當心錯誤迷思害慘自己!一名39歲女性就有這樣的觀念,自以為發作再吃藥就好,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來緩解症狀,短短一年下來使用超過3支,長久未正確治療,日前感冒引發急性氣喘發作,竟嚴重惡化差一點休克,緊急送醫被插管,事後直呼「沒想過自己這麼年輕就插管」。

根據統計,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氣喘問題,但依據最新一份「台灣氣喘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研究,分析健保資料庫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發現,有近16%氣喘患者一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急救吸入劑,導致急診住院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氣管發炎的時候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就像滅火器,只是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越用越沒效,與其滅火不如防火,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根本治療呼吸道發炎,做好日常保養,減少氣喘急性發作與住院風險。

研究證實了台灣氣喘的錯誤用藥習慣與急性惡化/死亡風險息息相關。王鶴健強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健保用藥外,台灣病人自費購買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現象頗為普遍,保守估計,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的患者比例可能高達3成以上。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提醒,許多氣喘病患以為只有氣喘發作時才需要用藥,反而錯失治療良機,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氣喘患者需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發炎,定時配合醫囑返診,才能大幅提升氣喘控制,減少氣喘急性發作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為推動正確用藥觀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持續推動「健康肺氣喘卓越計劃」與「全民健康保險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目前全台已有400家氣喘認證照護機構共同加入。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塗勝雄說,近年來透過基層診所的努力,已經降低25%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但民眾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狀況仍不容忽視,因此今年一樣將積極推動破除氣喘迷思的民眾衛教。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更年期情緒低落、失眠、易怒怎麼辦? 3招「烏龜技巧」釋放壓力

能擺脫過敏體質了!台大參與跨國研究新藥 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免打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研院宣布合成出「公克級」瑞德西韋。(圖/取自中研院臉書)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已在美國獲准進行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中研院在臉書PO文指出,中研院已成功合成出純度達99%的「公克級」瑞德西韋,但希望備而不用。未來因應疫情所需...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飲食加上作息不正常,有胃食道逆流的台灣人越來越多,儘管大部分的病人服用胃藥,調整作息後,多半就能得到改善,但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黃天佑提醒,在台灣仍有將近30%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服用胃藥卻是白忙一場,往往因為本身有功能性問題,必須透過更精...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避免成為防疫缺口,在各方壓力之下,台灣最大規模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今(27)日宣布暫停了,事實上,包括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早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及民間單位自發停辦大型活動;醫勞盟今更直接在臉書發文請桃園市...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後「痛」不欲生?治療得要及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指出,中風患者約有1成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並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產生「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疼痛不限於肩膀,甚至手部也會出現疼痛、腫脹、泛紅、溫度異常等情況,若未適當治療,後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