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本土疫情攪局恐害癌症死亡率上升! 全台癌症篩檢量掉1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癌症篩檢的重要性還是不能往後擺!國健署今(6)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受到5月本土疫情再起影響,一方面醫療院所為了支援防疫,啟動醫療降載,一方面民眾因疫情影響就醫意願,導致癌症篩檢量下降,相較於去年,今年截至7月底的癌症篩檢量同期減少約1成之多,提醒民眾,隨著疫情趨緩,仍要積極接受癌症篩檢。

國健署統計,今年截至7月28日止,全台共有248萬人次接受癌症篩檢,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約1成。偏偏大多數癌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早期篩檢發現,才能早期接受治療,提高存活率。

癌症篩檢為什麼如此重要?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強調,因為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死亡風險。

林莉茹說,相反的,如果未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等到已出現相關症狀才就醫檢查,可能已是預後較差的晚期癌症,屆時就必須接受較複雜的手術或化療及放療等治療方式,且存活率也會大幅下降。

近期國內疫情已經趨緩,醫療院所陸續恢復量能,國健署提醒,疫情趨緩之際,民眾除了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降低染疫風險,也建議要積極接受「癌症篩檢」顧健康。

癌症篩檢是針對健康的民眾提供篩檢服務,國健署目前補助有4癌篩檢服務: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台東只分到300劑疫苗? 陳時中親上火線「算帳」強調台東疫苗有剩

重啟登記3小時跑掉1.6萬人! 愛國手臂縮了?願打高端衝不過百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首批BNT疫苗93萬劑本月2日到貨,將提供12-17歲學生優先接種,先前指揮中心已說明預計於9月中開打,但有國中家長擔心會跟HPV疫苗相隔太近。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透露確切時間點,預定於9月23日這周開打,且會先從高中生開始施打,之後才打國中,因此會跟HPV疫苗至少隔2週。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為新北一對夫妻。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表示,案16129為幼兒園老師,已緊急隔離52人,園方停課14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防疫應變會議會後線上記者會時說明,今...

閱讀詳情 »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透露,台北市有一名COVID-19確診病例出關後,因中央基因定序結果較緩慢,才被通知感染Delta變異株。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該個案採檢陰性才返家,且後續都符合解隔條件,未對社區有影響。他並指出,經專家會議討論,已在9月3日修正解隔離條件,境外移入個案無論是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桃園報導 疫調警示通知110萬人,這個週末讓桃園11家責任醫院忙得不可開交,記者本人也接獲通知,仔細回想近日行程與染疫機師一家人足跡,並未有重疊之處,但接獲警示是事實,為求安心起見,決心做個快篩,但整個求診經驗卻反應出防疫檢疫系統諸多值得檢討之處。 週日早上查看簡訊才得知前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