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染疫恐增肌少症風險!營養師提醒優質蛋白質、MCT帶您遠離肌少症風險

染疫恐增肌少症風險 營養師提醒優質蛋白質 MCT帶您遠離肌少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統計,台灣逾30萬民長者受疾病所苦,且肌少症患者數更隨老年人口增加持續攀升。然近期國外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神經、肌肉骨骼,亦恐造成肌少症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程信翰醫師呼籲:「走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時期,更要留意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減緩肌肉流失,遠離罹患肌少症風險。」

疫情後國人更重視飲食均衡、營養補充維持保護力,但調查統計15%長者因營養品口味不佳或單一而停止使用,也是照護者平日遇上的挑戰。陳怡錞營養師提醒:「日常飲食均衡、保持運動習慣,可選擇補充優質蛋白質、MCT優質油脂這類型營養素補充,有助於穩固肌肉量,尤其如今市面上有多種口味、鹹甜不一的選擇,民眾可個人化挑選符合自身食用習慣的食用,幫助維持體力、維持健康人生。」

疫情邁入共存階段!染疫恐增肌少症風險 如何及早預備保護力、及早存「肌」本成關鍵!

根據研究調查,平均達 50歲後肌肉流失更比30歲壯年時期加速2倍。更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造成肺部損傷外,肌肉、骨骼有可能受病毒影響,進而增加肌少症風險 。程信翰醫師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攻擊肌肉組織,導致蛋白質不易吸收轉化,民眾也容易受病毒影響,降低食慾進而減少營養攝取提升肌少症風險,未來肌少症可能不再只限中高齡者須留意,年輕族群也需要及早開始存『肌』本遠離肌少症風險。」染疫人數雖持續增加,但中重症與死亡比例已大幅降低,世界走向與病毒共存,面對疾病挑戰,重視均衡營養、固定運動,維持保護力仍是關鍵!

肌少症患者隨年齡增加提升! 牙口退化、胃口差,「多種口味交替、天然食材為主」達標所需營養均衡好肌力

根據統計,台灣60-70 歲約有10%患有肌少症,到了80歲以上可能將近30%。程信翰醫師指出:「肌少症罹病風險比我們想像得高,除了牙口問題,慢性病、失智症或中風都可能因疾病導致胃口不佳、或吞嚥神經狀況,產生營養不均,長期可能產生肌少症危機。」程信翰醫師進一步提醒:「以70公斤的長者為例,原則上每天應攝取約2100大卡與56g的蛋白質。若攝取不足,會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跌倒、骨折等死亡風險激增。」
長輩牙口不好、食慾不振,對於食物口味較為挑惕,陳怡錞營養師分享:「曾有位75歲的陳大哥,因受牙周病影響牙齒咀嚼功能不好,導致長期無法咀嚼肉類、蛋白質攝取不足。治療期間更因食慾不振而體力不佳,透過營養品的補充,攝取優質蛋白質與能及時轉換能量的MCT,讓體力穩固、恢復健康。」

染疫恐增肌少症風險 營養師提醒優質蛋白質 MCT帶您遠離肌少症風險
 ▲陳怡錞營養師提醒:「營養補充到位,遠離疫情下的肌少症」

超前部屬與病毒共存的生活 營養師分享兼具美味與優質蛋白質、MCT小撇步!讓您增強保護力、遠離肌少症

隨年紀增長、肌肉流失速度增加,想穩固身體肌肉量,程信翰醫師指出,想要甩開肌少症風險,3大步驟:
一、    量表自評及早揪疾病風險
二、    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與油脂熱量
三、    養成每週運動習慣
研究也證實,每日補充約6克的MCT與優質蛋白質,有助提升肌握力,每日補充MCT的長者,肌力測試明顯提升達48% 、在握力與行動力也提升約13% 。面對市面多樣化的選擇,陳營養師建議:「可以挑選知名品牌、口味多元、營養均衡富有優質蛋白質與MCT優質油脂的營養素,且注重天然的產品,符合長輩飲食習慣,願意持續使用,更能事半功倍。」病毒共存時刻日常超前部屬,避免肌少症危機、增加保護力。

【延伸閱讀】

40歲後肌少症風險大增! 「2關鍵」防行動受阻

走路速度變慢,1秒不到1公尺 竟是健康警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新唐人)下同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送您好吃涼拌洋蔥作法:洋蔥洗淨切絲。容器內裝冰水,將洋蔥絲...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你知道市面上多少肉丸子是真的嗎?你曉得入口吃下肚子的加工食品,究竟含有多少化學添加物嗎?3月26日(六)播出的TVBS《健康2.0》節目中,邀請到牛津化學博士陳耀寬、營養師謝宜芳、國宴主廚雷議宗與藝人芳瑜等,與主持人陳月卿一起解開加工食品的驚人秘密。 假食物真...

閱讀詳情 »

經常練習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逆轉青春,有越來越多的醫院,還把打太極拳拿來當作科學化的醫療處方。3月27日(日)播出之TVBS《健康2.0》,就邀請基隆長庚中醫科主任黃澤宏、國際太極拳教練李章智、脊骨神經專家鄭雲龍及藝人阿松,與主持人陳月卿分享這項在中國有著千年歷史的慢學-太極「心」武術...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百度圖片)很多人都不愛吃青椒,多半都是怕它的味道,但看完以下吃青椒的好處,無論你再討厭,都會吃下肚!青椒的基本介紹青椒為植物界,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為漿果。因能結甜味漿果,又叫甜椒、菜椒。青椒是其特點是果實較大,辣味較淡甚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