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許多人因為牙周病、缺牙、牙齒鬆動等原因而有植牙需求,但如果本身有齒列不整問題或是骨頭地基並不穩固,選擇植牙很有可能只是白花冤枉錢,新植入的牙齒壽命也不會長久。人工植牙發展至今雖已是相當純熟的治療方式,但植牙前須經由專業醫師規劃合適的植牙空間,以及評估是否需要矯正,才能確保口腔健康和治療一次到位。


如果牙齒有缺損又希望維持咀嚼功能,應視患者本身的口腔條件,選擇固定假牙、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牙醫師宋慧玲表示,植牙的最大好處是不須修磨其他牙齒,主要是將植體置入缺牙區的齒槽骨中,日後不用擔心這顆牙齒蛀牙,但要注意口腔清潔,預防植體周圍炎。一般而言,有幾種情況牙醫師會建議採取人工植牙方式補救。


1.發生嚴重蛀牙或不慎撞斷牙齒造成缺牙。
2.牙齒剩下爛牙根必須拔除。
3.牙齒因牙周病產生嚴重搖晃,牙齒無法保留。
4.連續缺牙逾3顆以上者。


缺牙不補不僅影響牙齒咬合、發音及咀嚼功能,長期缺牙恐導致牙齒傾倒、牙齦萎縮,造成臉部歪斜,喪失咀嚼功能可能導致營養失衡和消化不良等,植牙的好處是可針對缺牙處重建並恢復美觀和功能。


宋慧玲提醒,植牙前必須先治療好牙周病,此外,若牙齒嚴重咬合不正、骨質狀態嚴重不足,且牙齒凌亂、傾斜,缺乏適當空間可以植牙時,就必須先進行矯正。須先將嚴重移位、傾斜不正的牙齒扶正,預留出足夠的植體空間才能進行植牙。


宋慧玲說明,矯正除了能將牙齒排列整齊,還能藉由挪動牙齒的過程中,刺激缺牙的部位增生骨質,更有助於植牙的穩定性。倘若冒然直接進行植牙,不僅容易堆積食物殘渣,也可能增加植牙的失敗率,得不償失。


不同於傳統固定式大鋼牙容易引起口腔磨損,現今新型的「數位隱形牙套」是利用一種透明材質製成的活動式牙托,無鋼線、不須黏著牙齒表面,戴上後幾乎看不見,不妨礙日常生活和工作,吃東西和刷牙時可取下隱形牙套。每副牙套約使用1至2周,便可替換下一副牙套,每天至少配戴約22小時,一樣能達到良好矯正效果。


宋慧玲建議,有植牙治療需求者,術前應接受全面性評估,包括個人生活習慣、有無抽菸、是否會磨牙、口腔衛生維持的狀況,以及有無慢性疾病等,成功的植牙必須有良好的咬合關係,採行矯正和植牙的整合性治療,可以合併解決牙周病問題,也能穩固植牙後的咬合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偏鄉毛小孩無診所延宕就醫 動物行動醫療車進駐看診
▸你的骨質密度合格嗎? 這些檢測法能防範骨鬆症的發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全國2級警戒延長至9月20日,9月21日中秋節後會加嚴或放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周沒有加嚴管制措施打算,可能鬆綁部分防疫措施,但目前都仍在蒐集資料,會和各部會討論中。 陳時中指出,目前幾個群聚事件來看,應該都在掌握中,確實有思考因應生活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53歲蔡先生洗腹膜透析約5年,因洗腎後總感到腰痠,索性自行減少洗腎頻率,也常忘記吃擬鈣劑,加上飲食無節制,導致血液中磷離子居高不下,刺激副甲狀腺,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飽受不寧腿症候群影響。所幸接受腺體自體移植手術後狀況大幅好轉,也降低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全台已有16,098例確診,當中839例死亡。 ▲9月14日新冠肺炎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8歲的謝姓女教師5年前沒有懷孕,卻常常分泌大量乳汁,生活很困擾,後來確診是腦下垂體良性腫瘤,以藥物改善,5年後腫瘤大到壓迫視神經,視野大縮,只能看到前方,後續經由不必開顱的鼻內視鏡微創手術移除腦下垂體腫瘤,解決她的生活困境。腦下垂體腫瘤 荷爾蒙抑制藥劑減少泌乳衛福部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