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植牙不單是補缺! 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牙周與齒列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許多人因為牙周病、缺牙、牙齒鬆動等原因而有植牙需求,但如果本身有齒列不整問題或是骨頭地基並不穩固,選擇植牙很有可能只是白花冤枉錢,新植入的牙齒壽命也不會長久。人工植牙發展至今雖已是相當純熟的治療方式,但植牙前須經由專業醫師規劃合適的植牙空間,以及評估是否需要矯正,才能確保口腔健康和治療一次到位。


如果牙齒有缺損又希望維持咀嚼功能,應視患者本身的口腔條件,選擇固定假牙、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牙醫師宋慧玲表示,植牙的最大好處是不須修磨其他牙齒,主要是將植體置入缺牙區的齒槽骨中,日後不用擔心這顆牙齒蛀牙,但要注意口腔清潔,預防植體周圍炎。一般而言,有幾種情況牙醫師會建議採取人工植牙方式補救。


1.發生嚴重蛀牙或不慎撞斷牙齒造成缺牙。
2.牙齒剩下爛牙根必須拔除。
3.牙齒因牙周病產生嚴重搖晃,牙齒無法保留。
4.連續缺牙逾3顆以上者。


缺牙不補不僅影響牙齒咬合、發音及咀嚼功能,長期缺牙恐導致牙齒傾倒、牙齦萎縮,造成臉部歪斜,喪失咀嚼功能可能導致營養失衡和消化不良等,植牙的好處是可針對缺牙處重建並恢復美觀和功能。


宋慧玲提醒,植牙前必須先治療好牙周病,此外,若牙齒嚴重咬合不正、骨質狀態嚴重不足,且牙齒凌亂、傾斜,缺乏適當空間可以植牙時,就必須先進行矯正。須先將嚴重移位、傾斜不正的牙齒扶正,預留出足夠的植體空間才能進行植牙。


宋慧玲說明,矯正除了能將牙齒排列整齊,還能藉由挪動牙齒的過程中,刺激缺牙的部位增生骨質,更有助於植牙的穩定性。倘若冒然直接進行植牙,不僅容易堆積食物殘渣,也可能增加植牙的失敗率,得不償失。


不同於傳統固定式大鋼牙容易引起口腔磨損,現今新型的「數位隱形牙套」是利用一種透明材質製成的活動式牙托,無鋼線、不須黏著牙齒表面,戴上後幾乎看不見,不妨礙日常生活和工作,吃東西和刷牙時可取下隱形牙套。每副牙套約使用1至2周,便可替換下一副牙套,每天至少配戴約22小時,一樣能達到良好矯正效果。


宋慧玲建議,有植牙治療需求者,術前應接受全面性評估,包括個人生活習慣、有無抽菸、是否會磨牙、口腔衛生維持的狀況,以及有無慢性疾病等,成功的植牙必須有良好的咬合關係,採行矯正和植牙的整合性治療,可以合併解決牙周病問題,也能穩固植牙後的咬合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偏鄉毛小孩無診所延宕就醫 動物行動醫療車進駐看診
▸你的骨質密度合格嗎? 這些檢測法能防範骨鬆症的發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感恩節即將到來,提到它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熱騰騰的火雞大餐還是大賣場讓人失心瘋的黑色星期五?在國外,這天是家人相聚一起用餐,感謝上帝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同時會停下來回顧今年需要感恩的事物,再次表達感謝。學習任何感恩形式 有助擺脫有害情緒根據一篇2018年發表於《心理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2019年亞洲U15角力錦標賽在台中市進行,包括印度、日本、中華等十八國選手競爭激烈,為幫助選手獲得更好成績,積極發展運動醫學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首次與台灣奧會單項運動協會簽合作備忘錄,完善提供279位隊職員、選手與32位裁判,總共為期三天賽事期間的醫療服務。 國際賽事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知名男星高以翔今(27日)凌晨在大陸參加節目錄影,在跑步環節時跑到一半突然暈倒,心臟一度停止跳動3分鐘,後來救護人員做了15分鐘CPR才恢復心跳,送醫搶救9小時後,稍早經紀公司證實高以翔已搶救無效去世。身強體壯? 可能也有隱藏性心臟病台大醫院急救醫學部李建璋主治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子哭鬧不想上學,媽媽心好累!」從懷孕開始,女性就多了「媽媽」這個身分,關於當媽媽,不管老手、新手都迷惘過,要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夠好」的媽媽?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表示,從懷孕到產後母親角色的心理調適,媽媽們要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媽媽一職壓力大 誰知心中苦現今社會對於「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