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械手臂治療大腸直腸癌 助術後快速恢復日常

機械手臂治療大腸直腸癌 助術後快速恢復日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治療大腸直腸癌多以傳統腹腔鏡手術為主,但往往得仰賴助手相配合,很容易使手術為達到目標,如今在機器手臂手術得加入後,也提供更多患者新的選擇。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蔣鋒帆主任指出,機器人手術系統能配置四支可靠且精巧的機械手臂,相較於腹腔鏡系統的加長型夾子與剪刀的組合,機器手臂可靈活轉動,幫助醫師精準切割病灶。

36歲男罹大腸直腸癌 機械手臂助術後快速恢復

一名36歲蔡先生,因解血便就醫,經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巨大腫瘤伴轉移性淋巴結腫大導致,突如其來的噩耗讓蔡先生一度無法接受,所幸經由機械手臂手術,且術後合併ERAS快速恢復,術後四天即出院,目前持續接受輔助化療。蔣鋒帆主任表示,新一代系統的手臂更加瘦身與加長,讓手術範圍擴大到可以同時執行腹腔與骨盆腔的手術,院內這一年半已成功完成超過120例機器手臂的大直腸手術。

3D影像將病灶看更清晰 助醫師精準解決病灶

蔣鋒帆主任說明,透過3D影像能隨意放大或縮小,將病灶看得更加清晰,幫助摘除更多淋巴結降低轉移或復發,也可以精巧避過骨盆與腹內自主神經,讓病患術後依舊能維持原本生活功能;另外,鏡頭標配俗稱螢火蟲顯影劑,能確保血管及血液供應系統是否正常運作,加上新一代的自動縫合釘,能確保醫師最關注的Leakage(吻合處滲漏)可大幅度降至最低。

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 適合術後加速康復流程

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屬於精準醫療的體現,尤其特別適合術後加速康復流程,透過與麻醉科、營養室、復建科等多團隊合作,讓術後與沒接受手術一樣,當天就能進行正常飲食。蔣鋒帆主任強調,依據今年三月的第一名的內視鏡外科雜誌”瑞典ERAS資料庫”比對,目前中榮平均在術後4.77天出院,中轉開腹比例為0,二次手術比例為1.2%,顯示隨著醫療科技,可望能幫助更多病患的人生。

【延伸閱讀】

接種疫苗最怕的暈針 竟是來自基因演化的「優勢」

「悲傷五階段」別抗拒憂傷 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50多歲的廖先生平時健步如飛,幾年前體力陡降,做事有氣無力,甚至伴隨發燒症狀。經家人提醒緊急至血液腫瘤科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2成5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4個月。面對突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8)日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出新聞稿,宣布第9類與第10類開放疫苗施打登記,原新聞稿寫出7月16日開放施打,但又「悄悄地」回收更正,今(9)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檢驗封緘時間沒辦法百分百確定,不排除更早或更晚,時間確定會跟外界報告。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宣布,即日起由研華文教基金會提撥1,200萬元贊助遠距門診公益租賃計畫。該計畫將由研華提供50台遠距門診視訊推車,由研華文教基金會贊助3到6個月租賃費用,以公益租賃模式提供全台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使用。 研華科技智能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