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械手臂治療大腸直腸癌 助術後快速恢復日常

機械手臂治療大腸直腸癌 助術後快速恢復日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治療大腸直腸癌多以傳統腹腔鏡手術為主,但往往得仰賴助手相配合,很容易使手術為達到目標,如今在機器手臂手術得加入後,也提供更多患者新的選擇。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蔣鋒帆主任指出,機器人手術系統能配置四支可靠且精巧的機械手臂,相較於腹腔鏡系統的加長型夾子與剪刀的組合,機器手臂可靈活轉動,幫助醫師精準切割病灶。

36歲男罹大腸直腸癌 機械手臂助術後快速恢復

一名36歲蔡先生,因解血便就醫,經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巨大腫瘤伴轉移性淋巴結腫大導致,突如其來的噩耗讓蔡先生一度無法接受,所幸經由機械手臂手術,且術後合併ERAS快速恢復,術後四天即出院,目前持續接受輔助化療。蔣鋒帆主任表示,新一代系統的手臂更加瘦身與加長,讓手術範圍擴大到可以同時執行腹腔與骨盆腔的手術,院內這一年半已成功完成超過120例機器手臂的大直腸手術。

3D影像將病灶看更清晰 助醫師精準解決病灶

蔣鋒帆主任說明,透過3D影像能隨意放大或縮小,將病灶看得更加清晰,幫助摘除更多淋巴結降低轉移或復發,也可以精巧避過骨盆與腹內自主神經,讓病患術後依舊能維持原本生活功能;另外,鏡頭標配俗稱螢火蟲顯影劑,能確保血管及血液供應系統是否正常運作,加上新一代的自動縫合釘,能確保醫師最關注的Leakage(吻合處滲漏)可大幅度降至最低。

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 適合術後加速康復流程

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屬於精準醫療的體現,尤其特別適合術後加速康復流程,透過與麻醉科、營養室、復建科等多團隊合作,讓術後與沒接受手術一樣,當天就能進行正常飲食。蔣鋒帆主任強調,依據今年三月的第一名的內視鏡外科雜誌”瑞典ERAS資料庫”比對,目前中榮平均在術後4.77天出院,中轉開腹比例為0,二次手術比例為1.2%,顯示隨著醫療科技,可望能幫助更多病患的人生。

【延伸閱讀】

接種疫苗最怕的暈針 竟是來自基因演化的「優勢」

「悲傷五階段」別抗拒憂傷 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民眾飲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加強查驗市售農產品,同時為提升農藥殘留檢驗效能,檢驗科於今年4月通過由英國中央科學實驗室FAPAS主辦之農藥殘留檢驗能力試驗,並於6月通過衛福部食品中農藥多重殘留分析374項認證,臺北市衛生局對於農藥殘留檢驗能力已達國際水準,後續配合...

閱讀詳情 »

夏天痘痘冒不停,是很多人肯定遇過的日常煩惱,特別是台灣有很多人屬於油性、混合性肌膚,更是痘痘找上門的常客。而看到網路上一篇篇教你怎麼抗痘的文章,不外乎教你吃退火食物、要避開致痘痘粉刺食物,但難道這樣就真的有用了嗎?自己就具有食物營養專業背景的蔡怡瑄營養師表示,自己就是屬於容易爆痘痘的膚況,因此深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出生20天多天的新生兒,因解灰白色大便,2個月21天大時,在醫院接受剖腹探查手術,排除有膽道閉鎖,但又因傷口裂開,再次接受剖腹傷口縫合手術,且黃疸指數持續上升,也呈現灰白色大便,直到4個半月大赴臺中榮總檢查,懷疑恐是膽道閉鎖,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家長因擔心前幾次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推廣醫療教育,提供孩子多元職能體驗,怡仁綜合醫院特別舉辦「2018醫護小當家-職業體驗與參訪」活動,邀請睦祥育幼院的孩子擔任「一日醫護小當家」,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們穿上白袍成為小小醫師,體驗醫護人員救人的使命、專業與責任,學習成為健康把關的守護者。認識醫護相關課程 學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