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確服用緩瀉劑 解決便秘沒煩惱

正確服用緩瀉劑 解決便秘沒煩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有便秘的困擾嗎?主要是因腸蠕動太慢或水分不足,導致糞球太硬阻塞腸道,除了透過調整飲食及生活作息,有時看診時醫師也會開立緩瀉劑,幫助減緩症狀。為了幫助民眾了解且正確服用緩瀉劑,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葉爵榮替民眾解惑,介紹緩瀉劑的種類、正確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

適量攝取膳食纖維 有助舒緩便秘

膳食纖維、纖維補充劑和散裝瀉藥,主要成份為洋車前子、甲基纖維素、聚碳芬鈣和小麥糊精等,服用後藉由纖維素進入腸道的吸水膨脹作用,促進腸蠕動,達到排便效果,屬於服用最簡單且安全的方式;但若為腎功能不良者,則不建議使用此類緩瀉劑。葉爵榮藥師表示,膳食纖維的建議量是每天20至35克,民眾可從少量開始,並逐漸增加攝取的量。

糞便軟化劑副作用少 但療效有限 

葉爵榮藥師進一步表示,還有表面活性劑又稱糞便軟化劑,則是讓糞便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進入糞便,雖副作用較少,但療效有限;至於滲透劑,則是透過促進腸道水分泌,從而增加大便次數,但要注意,過量使用恐會影響電解質平衡,對心臟和腎功能不良的病人造成負擔。

嚴重便秘問題 可用水溶性造影劑

另外,透過改變腸粘膜電解質運輸,增加腸道蠕動的刺激性瀉藥,因成分中的秘可舒具有胃部刺激作用,因此製成腸道釋放劑型,需要整顆吞服,不過若長期服用,恐與低鉀血症、蛋白質流失性腸道疾病及鹽超負荷相關,但並不會增加結腸直腸癌或其他腫瘤風險;葉爵榮藥師表示,礦物油、甘油或秘可舒栓劑、水溶性造影劑灌腸,則用於嚴重便秘,能有效軟化糞便,減緩便秘症狀,不過因緩瀉劑種類多,必要時,民眾也可諮詢專業醫師,再服用也較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生活中心/林彥君報導今(21)日國內新增79例本土病例,自三級警戒以來,連續兩天降到單日百例以下,疫情明顯稍有趨緩,但心情可以放鬆,防疫行動仍不能鬆懈,若不小心確診該怎麼辦?對此,美女營養師高敏敏就透露,掌握飲食「3大營養重點」,就能更快戰勝病毒,幫助康復。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提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內(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刻不容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這波疫情確診者以中高齡族群占比高,且幾乎都有慢性潛伏疾病;除了減少外出、戴口罩及勤洗手,若要提升內在防護;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林怡妏表示,吃進去的營養素絕對是關鍵,提供抗疫3寶「C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疫情肆虐!感染的人被隔離,因病住院的也不能有親友探視,見面何其困難!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團隊知道與生命拔河的病人,使用視訊遠遠不夠,護理長黃美玲運用獨特的環境,讓病人與家屬隔窗相望說說話,成了最溫暖的時刻,也看見生命的點點微光。防疫規定 病房無法進行探視有次,家屬堅持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目前國內新冠肺炎染疫致死率已達3.2 %,其中89 %死者超過60歲,研判高齡、慢性病是致死率高的主因。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針對COVID-19感染者的營養管理實用指南聲明,預後最差、死亡率較高者,為免疫功能較差的人;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