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母乳是寶寶最佳營養來源 產後哺乳該知道的事

  餵食母乳的好處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像是其中的活性物質能夠增強寶寶的免疫力,降低日後過敏的機率,以及母乳中的益生菌能夠提供嬰兒良好的腸道菌相等。雖然哺餵母乳對寶寶有許多好處,但卻也是很多媽媽產後最大的壓力來源,甚至是不堪回首的夢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婷蓉表示,為了降低產後哺餵母乳的陣痛期及增加產婦哺乳的意願,除了推廣母乳的好處之外,產前完善的資訊提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首先,在產前可以與家人溝通關於產後哺乳的意願以及可能面對的狀況,因為母乳哺餵除了媽媽本身的意願之外,先生與其他家人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此外,對於母乳哺餵相關的衛教與學習也應該在產前就開始,懷孕時媽媽較有餘裕去收集資訊,如此對於產後驟變的生活型態才不會太過慌亂;另外在生產前,媽媽可以先評估產後的生活與工作型態來決定適合自己的母乳哺餵模式。

  也許是許多美化過的廣告文宣讓懷孕的媽媽美化了對於產後生活的想像,導致產後生活的期待落差,或者是過多的訊息與思考拉開了與生物本能的距離。柯婷蓉強調,其實母乳哺餵並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傳聞的那麼可怕,只要能夠建立足夠的相關知識與支持系統,對於產後哺乳的狀況有足夠的了解,對於新手媽媽而言就能夠縮短產後哺乳的陣痛期。

相關推薦

翻攝鳳凰網、zyxyfy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在清晨的時候身體會處於缺水狀態,所以早起第一杯水尤為重要。起床後第一杯水該喝什麼,喝多少以及有哪些禁忌?《生命時報》特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為大家詳細解讀——“晨起第一杯水該怎麼喝&...

閱讀詳情 »

「我沒有腿,但我還有一雙手,也能為社會做點貢獻。」坐在清平鎮瓦店村衛生室內,今年36歲的李菊洪眼神明亮,語氣淡然。從醫15年,沒有雙腿的她靠著三輪車、小板凳以及丈夫寬闊的後背,一步一步在鄉間小道上丈量了8萬多公里,為轄區內的村民提供醫療服務6000餘人次,提起她,村民們無不交口稱讚。面對村民們豎起的...

閱讀詳情 »

  翻攝網易、eva   最近各大報報導了一則消息,一名24歲的男碩士生因為在床上「不舉」,半年內就遭到三名女友「分手」,醫生檢查出他血糖、膽固醇偏高,睪固酮嚴重低下。實際上,這樣的狀況在台灣男性之間的比例愈來愈高,根據統計,青壯年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就診人數,佔比從原每百人約1...

閱讀詳情 »

為避開人頭湧湧的「掃墓大軍」,湖北漢口一名吳姓老婦提前兩週給老伴掃墓,但回家數天後突然變得不會說武漢話,一直說「外星語」,其後其家人發現原來羅婆婆在說粵語,將羅婆婆帶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羅婆婆因中風而影響了言語表達中樞。 吳婆婆掃墓回家後沒幾天,一覺醒來就突然變得不會說武漢話,家人在旁指手劃腳,她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