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33 分鐘就多一名大腸癌! 新科技趨勢切腫瘤

每33 分鐘就多一名大腸癌! 新科技趨勢切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陳小姐是一位職業婦女, 由外院確診直腸癌後轉入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決定接受達文西手術時,更加入中榮術後加速康復(ERAS) 整合照護流程,讓她從術前就開始進行營養評估、體能優化與藥物整合,術後身上除了微創的傷口外沒有多餘的管路,減少術後的不適感且大幅提昇安全及恢復品質。

大直腸癌首重預防 精準治療等同量身訂做

在台灣,平均每33.7分鐘就有一名新增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大直腸癌首重預防,但若發生時只要還沒有轉移,手術切除可以提供七成以上的治癒率, 堪稱手術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

不過,醫療近幾年不斷地再強調「精準」,真能帶來更佳的治療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精準的投藥,可以在極大化治療疾病下,降低可能的副作用,甚至針對病人的不同基因給予幾乎量身訂做的治療與用藥;而對外科手術而言,精準更具非凡意義。

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 視野清楚、穩定度高

過去二十多年,腹腔鏡以強調小傷口等微創為訴求,造福不少病患,而今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提供真3D的影像系統,可將手術視野放大十倍;即便極小的血管、神經、尿道等都可以讓醫師看得比以往清晰許多,進一步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另外,其手腕更較只能直來直往的腹腔鏡醫療器械可在腹腔內游刃有餘,不必遷就切割角度,加上機械及電腦計算所帶來的術中穩定度,更非傳統開腹手術或是腹腔鏡手術能比肩而論。

實證醫學驗證 降低手術痛楚

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主任表示,科技必將是未來趨勢,以前無法達成的,現在硬體將一一突破, 加上實證醫學驗證過的術後加速康復整合照護流程讓手術前後大幅減少不需要的痛苦;醫學知識合併硬體的進步,讓現代的醫療能幫助更多病患,挽救更多家庭。

【延伸閱讀】

騎車通勤抗「疫」 戴口罩卻眼前霧茫茫

不被FM侷限!藍牙新式助聽器 聽損兒學習之路選擇更多元

破除荷爾蒙治療致癌迷思 婦產科醫師陪你度過更年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專為輕度失智者及家屬設計認知促進課程的瑞智學堂,透過專業人員引導,失智者在課程中發揮所長,明顯減緩了退化。知名主持人唐從聖(從從)的母親,唐媽媽罹患混合型失智症,原本在家中經常猜疑、憂鬱,2015年開始參加藝術創作、音樂班與頭腦體操班,4年多來,情況明顯改善,一直維持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廖先生才30歲,平日務農,有10多年吸菸習慣,一天睡3小時,生活作息不正常。近日晚上突然右半身癱軟,臉部歪斜流口水、右手無力,原以為是身體疲累,休息一晚後竟陷入昏迷狀態,隔天被家人送院,診斷出血性腦中風,立即開刀後轉至加護病房,經過治療返家後仍無法言語和走路。大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陳姓阿嬤原有傳統活動假牙,除了需要經常脫戴,因為容易鬆脫而長期吃流質食物,體重直直落。雖想植牙改善,卻擔心假牙需時間製作,又害怕手術疼痛腫脹,而猶豫不決。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以「全口重建快速植牙」,取代傳統植牙,不用再等候漫長的3-4個月,當天就完成手術擁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今社會民眾可能因為面對生活、學業、工作或其他事件造成情緒困擾、壓力或自殺問題,而需傾聽管道,衛生福利部提供全國民眾心理諮詢服務電話安心專線,民眾若遇危機、需緊急求援情境,從7月1日開始,只要以市話或手機撥打「1925」(諧音: 依舊愛我),安心專線將持續提供全年無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