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吃黏性食物預防

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吃黏性食物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腸癌七度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登統計,去年共有1萬4965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35分鐘一人罹患。醫師建議,平時多攝取富含高纖高酵素的黏性食物,如納豆、秋葵、海藻等,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量,有助排便,預防罹患大腸癌。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生表示,黏性食物的黏,來自高纖維、高酵素,經過攪拌其黏性愈強、酵素含量也愈高,例如納豆、秋葵、海藻、昆布、山藥、木耳等,能減少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吸收,並提供益菌維生的原料,可促進消化與排便,進而預防大腸癌。

黏性食物也是控糖好幫手!林桓生指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是人體重要的3大營養素,其中碳水化合物來自單醣類的砂糖與水果、澱粉類的穀物與豆類,以及食物纖維,攸關血糖高低。

林桓生強調,當砂糖與水果攝取過多,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速胰島素分泌平衡血糖,長期下來,胰臟過度疲乏則會引起糖尿病,日常飲食應多吃穀物與豆類、食物纖維。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3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接受健康檢查,如果肝功能指數正常,可別高興地太早,因為這並不代表你沒有感染到慢性肝炎病毒,也不代表沒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調查發現,全國約有近40萬名未出現病徵的B肝病毒帶原者,醫師提醒,3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檢測B肝毒量量。 我國於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午間,對外公布1名30多女性(第452例),7月14日由菲律賓入境台灣,因嗅味覺異常主動告知,防疫人員安排集中檢疫隔離同時採檢,今日確診收治住院隔離治療。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在今(2020)年1月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市面上很多商品都會使用食用色素,但你知道這些色素是如何產生的嗎?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國內目前准用的食用色素,主要是由「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與「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並以正面表列方式管理,在規格標準中,食用色素的人工合成方式又分成以煤焦油等加工處理分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以食為天,台灣人相當重視「吃」,不過老人家因為器官退化或因為疾病、虛弱無力而導致吞嚥困難,因此進食對老年人而言,往往變成痛苦的事情了。但如果老年人若營養攝取不足,通常會伴隨很多身體疾病,為了提供長輩健康、正確的飲食觀念,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帶領專業營養師們走入落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