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沉默殺手「肝癌」奪命 醫籲2項定期篩檢

沉默殺手「肝癌」奪命 醫籲2項定期篩檢

肝癌5年存活低於3成,醫師籲2項定期篩檢!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林錫銘表示,肝癌好發30-70歲壯年男性,嚴重影響家庭支柱,呼籲40歲以上民眾篩檢「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忌酒、發霉食物。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北榮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指出,目前有肝癌標靶新藥,突破存活時間、疾病控制、腫瘤縮小等指標,且對華人效果顯著。

肝癌男為女2倍 肝癌早期無症狀

林錫銘指出,根據105年癌症報告,肝癌新發生數高達11,075人,男性個案數為女性的兩倍多,男性個案數為女性的兩倍多,且好發壯年。肝癌早期幾乎無症狀,一旦出現疲勞、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黃疸、腹部腫大等症狀,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且一旦轉移,5年存活率也將降至約3成以下 ,且傳統標靶藥物效果有限。

新標靶藥增療效 華人族群反應好

為突破傳統肝癌標靶藥物治療,新標靶藥物全球臨床測試結果顯示,無惡化存活時間顯著延長達2倍(7.4 vs 3.7個月);疾病無惡化時間延長也達2倍以上(8.9 vs 3.7個月);腫瘤縮小比例亦顯著提高近3倍(24.1% vs 9.2%)。黃怡翔指出,華人族群使用新標靶藥物時,整體存活時間上也比傳統藥物多近5個月,無惡化存活時間與疾病無惡化時間,更分別可增加9.2與11個月。

降低副作用 提升生活品質

黃怡翔提到,新藥副作用機率也較低,發生手足症候群的機率明顯減少(27% vs 52%),掉髮的機率則降低(3% vs 25%),腹瀉問題得到改善(39% vs 46%),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其他最常見的治療後不良反應有高血壓、蛋白尿等。林錫銘表示,新藥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且不適合局部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可望成最適合第一線用藥之一。然而任何藥物的使用,仍需與主治醫師進行充分討論。

預防肝癌找上門 遵循「223」口訣

由於慢性B、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主因,約有6-7成是B型肝炎引起,約2成則是C型肝炎,因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易進展成慢性肝炎,再演變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林錫銘提醒,民眾可謹記「2要2不3族群」的「223」口訣:

「2要」: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進行定期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兩者缺一不可。

「2不」:避免「過度飲酒」、「易受黴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例如發霉的麵包、玉米、醃漬類食品等。「3族群」:罹患肝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者」以及「一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應更加積極預防,40歲以後須定期進行篩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最近考季即將登場,考生及家長們也跟著緊張起來,許多考生日夜苦讀,只為了考上理想的好學校,但一場戰役考驗著體力、腦力、耐力,如何在最後衝刺階段發揮良好成績,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郭純伶醫師表示,要提升學習效能必須有適度運動和良好的睡眠品質,維持均衡飲食和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21)日晚間傳出桃園疫調人員出現身體不適,衛生單位立刻採檢,結果呈現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目前是流感與感冒好發季節,症狀都與新冠肺炎很像,也都會發燒,症狀上區隔不是很容易;陳時中也提醒,公費流感疫苗仍有幾十萬劑,呼籲仍然有機會接種。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部立桃園醫院已有12例新冠本土個案,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統計,匡列隔離者共570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1波採檢應該結束,但沒辦法排完全排除有其他人感染,仍要保持警覺,住院病患將持續轉出降低醫療負荷。 確診接觸者採檢639人 匡列隔離570人 陳時中說明,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年關將近,上班族趕在連假前加班將手邊的工作完成,回到家已經10點過後,簡單梳洗後,明明已累壞了,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想到明日成堆的工作,更難入眠,入睡時可能已經是午夜時分,早上鬧鐘一響,仍要拖著疲累身軀起床迎接一天的挑戰,每天惡性循環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失眠帶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