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清潔是每個女孩的保養必修課,除了基本的洗面乳、卸妝品之外,清潔泥膜也成了女孩們在家防疫期間的好夥伴,但愛敷臉的你真的用對了嗎?專家整理清潔泥膜使用5大重點!什麼膚質最適合使用?使用時又有甚麼禁忌?女孩們快快筆記 ~ 

     

1.什麽膚質適合使用泥狀面膜?

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 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Source : Ivan Samkov@pexels

市面上的泥狀清潔面膜,通常使用高嶺土、黑炭和膨潤土等,具有吸附油脂效果的成分為核心打造,能有效吸出毛孔裡的髒汙,同時達到控油效果。而敷臉時泥膜也會隨著時間收乾、加強吸附力,以至於始肌膚水分微微散失,因此較適合油性肌膚或混合偏油的膚質,乾性肌膚想要清潔毛孔效果,可以挑選含酸類的片狀面膜,也能有去粉刺的功效喔!

 

2.一周超過兩天恐有反效果!

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 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Source : Vie Studio@pexels

既然泥膜有著高強度的控油、清潔效果,那麼一周使用幾次最為合適呢?專家提醒,泥膜主打清潔力,即使是天然配方也難免會有"去油過度"的刺激問題,所以在使用頻率上,建議每周一到兩次深層清潔便足夠,一周超過兩次,肌膚過度缺油缺水,反而會使油脂分泌會更旺盛、肌膚脆弱敏感等反效果產生。  

 

3.清潔效果無感因為缺這一步驟

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 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Source : origins.com

對於多數的面膜新手來說,頭一次使用清潔泥膜,總會碰上閉門羹,老是覺得清潔效果無感、粉刺髒污剃除不乾淨,原因在於使用前你少了這個步驟!泥膜敷上臉前記得先用洗臉巾溫敷、或是蒸氣蒸臉,讓毛孔敞開後在敷上臉,吸出髒污的效果便會倍增。

  

4.塗抹面積要拿捏

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 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Source : stylevana.com

不過還有一點要注意!使用泥膜敷臉份量、面積的拿捏其實也有技巧!清潔泥膜別於一般的塗抹式面膜,可以全臉無死角地塗抹,反而要局部使用~塗抹的過程,不要塗得太薄不然吸附力會下降,並且避免眼周的脆弱位置,著重於毛孔粗大或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即可,才不會過度控油、保水度下降始肌膚乾癢難受喔~

   

5.敏感肌也可以使用?

泥狀面膜正確使用5大重點!厚度要夠 不能全臉敷,敏感肌使用前這一步不可少

Source : cottonbro@pexels

前面提到,清潔泥膜的刺激性較高,那麼敏感肌也能安心使用嗎?別擔心,敏感肌敷在使用前只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使用前必須仔細且溫和清潔肌膚;第二,敷臉前可以先拍上低敏保濕型化妝水,讓肌膚保有濕潤度,敷上泥膜後才不會過於乾澀、緊繃。

 

【本文由Bella.tw儂儂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 敷面膜要看「經期」?曬後美白絕對避免、生理期後7天很關鍵,5大重點敷對面膜

延伸閱讀 : 居家保養掌握4大重點!資生堂美妝專家親授,一週一次去角質可能有點少

延伸閱讀 : 清潔面膜推薦Top10!Aesop、Origins...倩碧根本粉刺救星,Kiehl's白泥連續10年暢銷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9歲的張小弟弟,出生週歲就被診斷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稚園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流湯流膿,甚至床單染血,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連帶導致全家人都睡不好,需要媽媽無時無刻在旁照顧。另因表徵症狀明顯,不僅衣物遮蔽的部位,連臉部、頸部都是一片紅,讓他出外頭總是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一名60多歲貴婦,平時透過運動、微整形保持體態容貌,但即便如此,卻還是因為「雞爪手」暴露出實際年齡,讓她十分困擾,所幸透過微整形「晶亮瓷」填充注射將原本青筋暴露的「老手」回復成纖纖玉指,讓她笑稱就像是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十分滿意個人整體呈現出的年輕狀態。年齡藏不住?! 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7歲馬姓男子於去(2020)年10月底,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引發血管炎,住院治療與檢查將近兩個禮拜,不僅造成工作停擺,還須負擔不少醫藥費用,隨著Omicron變異株入侵本土,第三劑疫苗也開放施打,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的資料,截至2022/1/6,台灣疫苗接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智慧手錶可以監測心跳、血氧、睡眠品質,現在連智慧手機也能用來篩檢心房顫動。台大醫院團隊研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Rhythm Cam」,只要將手指輕輕按住手機相機鏡頭,約1分鐘就能得知心律是否正常。 中風、心臟衰竭危險族群 需長時間心電圖監測避免突發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