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注意用藥安全! 藥能救命也有風險

注意用藥安全! 藥能救命也有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藥品使用的目的在於診斷、治療、減輕和預防疾病。除了預期療效之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有害與非故意的反應,這樣的反應通常被稱為「不良反應」。明知藥品有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但仍要「冒險」使用的原因,正是因為藥品—能「救命」。藥害救濟基金會舉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抗生素,能殺死危害人體的細菌,延長了人類平均壽命,但也可能發生輕如皮膚疹、腸胃不適、腹瀉;嚴重如肌腱斷裂、聽力喪失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

合理用藥  能降低已知風險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上市藥品的風險大多數在臨床試驗階段就被發現,藥品說明書上除了載明適應症、使用方法外,對於這些已知的藥品風險,也會標示出各種可能的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發生頻率、有無禁忌用法或對象等,除了有助於醫療人員評估用藥適當性與利弊得失外,對於可預期且發生頻率較高的不良反應,也可透過事前告知和溝通,讓用藥者事先理解可能的風險,並對相關症狀提高警覺,萬一發生不良反應時及早因應、減少傷害。

難以預期風險  藥害救濟最後一道防線

至於使用藥物發生難以預期的不良反應,有些與過敏或特異體質相關,有些是上市後累積大量使用經驗才被發現的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進一步指出,有鑑於在合理用藥下仍可能發生無法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台灣基於人道精神,有藥害救濟制度做為最後一道防線。對於發生機率低,但傷害程度卻很高的嚴重不良反應予以救濟,但針對輕微的或事前已知風險較高的不良反應,則不在救濟範圍,而是藉由事前醫病充分溝通來共同擬定用藥計畫,降低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損害。

注意用藥安全  預防嚴重藥害發生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用藥是效益與風險的權衡,其風險無法全然避免,但可透過注意用藥安全來預防或減低嚴重藥害的發生。廠商藥品訊息的充分揭露、政府的把關、醫療人員的風險告知、與民眾自身的警覺,都是齊力降低用藥風險的重要機制!民眾於用藥期間須注意身體變化,若出現疑似不良反應症狀,應儘速就醫告知用藥情形,及早接受診斷治療,以降低更嚴重傷害的發生,若不幸發生不可預期的藥害,則可尋求藥害救濟的協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0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年邁的吳老太太近期因跌倒骨折進了醫院,深究才發現,患者有血壓問題,卻未按照醫師囑咐,擅自改變用藥時間,將早上該吃的藥,移到睡前服用。未料,其中一種高血壓藥為利尿劑,造成患者晚上不斷起床上廁所,最後因視線不佳,跌倒送醫。中壢天晟醫院藥師曾煌証建議,家中有高齡長者的家庭,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市面上充斥了各式各樣的加工食品,民眾常不自覺的食用過多類似的產品,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加工食品含有許多食品添加物,吃太多會對身體產生負擔。以色素來說,可能造成小朋友過敏、過動,甚至連智能都可能受到傷害,因此,建議民眾最好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其實多使用當季食材,運用巧思做...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blog.chihchih.net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因癌症病逝,享年61歲。他的匆匆離世讓醫界感到驚訝,因為他仍算年輕又健康!! 林炳文是少數在任內過世的醫學中心級醫院院長,他原任成大副院長,3年前被選為院長,今年4月間連任,沒多久就發現罹癌。他本身是國內肝膽胰臟外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