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灰指甲易居家感染!7類族群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灰指甲易居家感染!7類族群要當心

60歲的林姓婦人因腳趾甲變形變厚,無法修剪長達10餘公分,險釀蜂窩性組織炎。經過就醫配合治療,終於擺脫長年灰指甲的噩夢。

1/3灰指甲患者皆為居家感染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醫師林昀嬃表示,我國灰指甲盛行率約8%、共170萬人,當中約33%患者為「居家感染」。灰指甲,台語俗稱「臭甲」,指甲的黴菌感染,醫學稱作甲癬。

灰指甲經常發生在得香港腳的人身上,原因是黴菌感染足部後,又伺機感染腳趾甲,且手部也可能發生灰指甲。灰指甲不痛不癢,治療時間略長,初期病症大多是外觀不美觀,如指甲顏色改變、指甲變厚、周邊脫屑、指甲變形等,然而長期忽略卻容易造成嚴重後果。

已患香港腳、老人等 7個灰指甲危險因子

不分性別都有可能得到灰指甲,男生機率略高於女性。以下幾種類別的人,特別容易得到灰指甲:(1)已有香港腳(足癬)的人、(2)老年人、(3)經常赤腳行走在潮濕地面(例如游泳池、公用淋浴間等)、(4)足部有小傷口、(5)糖尿病患、(6)其他免疫缺失患者、(7)共同居住的人已有灰指甲。根據統計顯示,居家環境是造成灰指甲傳染的主要地點,但民眾普遍缺乏警覺性。

有些患者認為灰指甲外觀改變外,並沒有感受到什麼不舒適。然而林昀嬃醫師提醒,指甲長期受到黴菌感染的情況下,除了甲床不健康,容易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的甚至會進展為敗血症。早期治療,可避免疾病惡化導致的更多問題。

灰指甲治療貴在持續 若中斷易失敗

林昀嬃醫師說明,目前市面上的藥物和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口服藥物及外用藥物。口服藥物證實有效且治療效果最佳,是目前治療灰指甲的首選。不過若沒有遵照醫囑治療整個療程而中斷(約6-12週不等),容易治療失敗。此外口服抗黴菌藥物易影響肝功能,需要定期追蹤。

外用藥物通常是大部份患者最容易接觸到的藥品,外用藥的滲透力通常無法深入甲床,適合使用在黴菌還沒有感染到根部、或不適用口服藥物的患者身上。另一種外用藥加強劑型,比起傳統外用藥物使用更方便,指甲附著能力較好,不易被沖掉,可以一週使用一次即可。

除了藥物使用外,還有輔助療法,例如去除指甲或雷射。林昀嬃醫師提醒,無論是使用口服藥、外用藥、甚至加上輔助療法,經由醫師評估、一起討論決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且耐心地配合治療過程,醫病共同努力,擺脫惱人的灰指甲不再是難題!

 

【原文章請見:灰指甲易居家感染!7類族群要當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的觀念裡,總是認為「瘦」、「紙片人」才是美的標準,因此,有多數民眾為追求苗條,紛紛開始進行的減肥瘦身計劃,但你知道嗎?日前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比起瘦,微胖的身材者反而有益健康,較為長壽。 NAMPT不足 恐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聖路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缺鐵是世界各國小朋友最常見的營養缺乏問題,也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主因,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1/4的人口有貧血;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青少年及婦女。醫師指出,缺鐵會使人易疲勞、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另外鐵也是中樞神經細胞合成與傳遞的重要元素,因此在胎兒及嬰兒時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全球統計,在醫療檢查過程中,因為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的比例,最高竟可達40%;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醫院做影像檢查時,醫師判讀影像錯誤的機會,每100人中就可能出現40位!這麼高的錯誤比例,患者能安心嗎?  腦中有白點 擔心罹癌徹夜難眠 一名年近30歲的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的精神疾病,但因容易讓家長、老師對他們貼上壞小孩標籤,所以,導致延誤就醫的情形經常出現,甚至還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進而產生憂鬱傾向,因此,提醒家長不可輕易忽視ADHD!  舉例來說,像是一名10歲的小傑,自國小一年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