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炒菜做飯,很多主婦更是精通。但是關於一些烹飪技巧很多人卻未必做得正確,有些炒菜惡習是有損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做菜習慣是應該摒棄的。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 族維生素、維生素C 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干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做地三鮮、乾煸豆角等菜餚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裡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 ℃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症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 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薑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4歲的芳芳(化名)最近因排尿困難,加上下腹部可摸到突起異物,故前往醫院婦產科就診,經檢查後發現,芳芳的子宮長了一顆約10公分拳頭大小的肌瘤,建議要進行手術切除。但芳芳因不想被別人知道自己動手術,且本身工作繁忙,希望手術後能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於是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臨床上常見不少患者深受眩暈所苦,有些患者來到診間時自述:「醫師,我頭暈,走路不穩、搖搖晃晃」,又或者「我前陣子起床時,看到天花板會旋轉」,同樣都感覺「暈」,你分得清是「頭暈」還是「眩暈」嗎?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可從感覺上簡單分辨,頭暈就像是在船上搖晃,頭重腳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南報導】「林醫師,我爸已經90歲了,但檢查出肝癌晚期,該怎麼辦……」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醫師回想,近年子女推著年邁父母就診的場景漸增,因台灣人口高齡化,癌症好發年齡之中位數也逐漸提升。 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一萬一千餘名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漏尿問題放個護墊就好了嗎?元凶可能是盆底肌無力!知名醫美診所孫克嘉醫師表示,盆底肌牽涉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對於年紀大、生產過或動過腹部手術的病人,透過高磁能科技修復盆底肌的穩定力量,漏尿困擾不需要再忍耐,可以治療改善。即便未生產女性,也能強化盆底肌訓練增進私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