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熱性痙攣大發作 幼兒發燒出現這幾個徵兆宜警覺 

熱性痙攣大發作 幼兒發燒出現這幾個徵兆宜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熱性痙攣是小朋友常見的痙攣原因,多發生在六個月到五歲之間,發作時全身會呈現大發作型態,時間小於15分鐘,24小時內只發作一次。高醫附醫小兒部醫師王晨華指出,引起熱性痙攣原因,主要是腦細胞不成熟,當體溫太高或上升太快時,就會引起不正常的放電,不過家長也要特別注意,若發作型態為單邊,且發作時間長或太頻繁,就恐要懷疑是否為其他原因所造成。

幼兒發燒引起手腳抽動 確診為熱性痙攣

臨床上,一名1歲半的幼兒,某天凌晨開始發燒,燒退了又精神奕奕,但到早上量體溫時又突然上升到39度,且媽媽發現孩子突然雙眼上吊,牙關緊閉,甚至雙手雙腳規律的抽動,緊急就醫後,孩子抽動的動作約莫一兩分鐘就停下來,且很快入睡,經醫師檢查,確診為熱性痙攣所導致。

熱性痙攣發作時 應保持呼吸道暢通

通常第一次發生發燒合併痙攣,除了透過詢問病史,也會施作神經學檢查,若檢查都無異常,且症狀都符合熱性痙攣表現,則不須經腦波或是影像的檢查;高醫附醫小兒神經科主任林龍昌解釋,家長若遇上孩子發作時,最重要就是要保持小朋友呼吸道的暢通,且可讓小朋友採以側躺,避免因舌頭後倒塞住呼吸道,或遭口水嗆到。

發作超過五分鐘未停止 應立即就醫治療

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未來會有再次的熱性痙攣發生,不過家長也不需過於擔心,隨著歲數增加,發作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林龍昌主任呼籲,通常小於五分鐘的發作是不會引起生命的危險,但若超過五分鐘仍未停止,則應盡快就醫治療,通常熱性痙攣是不建議使用藥物,但若孩子每次發燒都會頻繁發作,則可考量是否得在發燒期間間歇使用抗癲癇藥物,以控制病情。

【延伸閱讀】

擔心無藥可用?醫:憂慢性病患中斷用藥,併發症風險增高

 該救命或工作? 免疫療法助三陰性乳癌病友一次實現兩心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過了冬至,年終的腳步也跟著近了,不少人會選在農曆年節前後整修門面除舊佈新,尤其對於牙齒的美觀更加重視。矯正專科醫師周霖晉表示,每到歲末年終,門診前來矯正牙齒的患者明顯增多,除了將零亂的牙齒排列整齊,也為了臉部線條可以變柔和,讓整個人煥然一新,加上齒列整齊便於清潔牙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在某次做甩手運動時,赫然發現腋下長了一顆腫瘤,至醫院把腫瘤切除後,才發現這是乙狀結腸腫瘤轉移出去的癌細胞,不僅如此,後腹腔的淋巴結以及肺部也已經有癌細胞轉移,讓他十分吃驚。轉診至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後,盧建璋主任建議必須趕快做化學治療控制腸癌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腸道健康好幫手益生菌  有助調節免疫改善體質腸道與消化息息相關,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近70%的免疫細胞。而益生菌則有助促進腸道粘膜健康,進而活化免疫系統。然而,免疫力並不是越強大越好,太過低下容易生病,過於活躍也有演變為疾病的可能,例如:紅斑性狼瘡、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80多歲老奶奶,10年前確診乳癌,病情一直都控制的不錯,然而在今(2020)年2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腦部,不得已接受全腦放射治療,11月檢查下確認腫瘤大幅縮小,但原本能夠自我行動的生活,變得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認知功能也明顯變差,若能用腦部精準放射手術,狀況可能非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