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藥物易與酒精產生不良反應 尤以消炎止痛藥最常見

藥物易與酒精產生不良反應 尤以消炎止痛藥最常見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0多歲的梁姓男子平常有慢跑習慣,晚上及假日則喜歡小酌幾杯,日前運動時不慎肌肉拉傷,經醫師診斷後給予NSAIDs類止痛消炎藥,沒想到排便時竟呈現黑色,嚇得他緊急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胃出血。


許多藥品受到酒精的交互作用下,影響程度不一,藥害救濟基金會列出容易與酒精產生交互影響,且易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的8大藥物包括:(1)止痛藥、(2)鎮靜安眠藥、(3)抗憂鬱藥、(4)抗生素、(5)降血糖藥、(6)抗癲癇藥、(7)心血管用藥、(8)抗凝血劑,其中最常見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的成分包括ibuprofen、indomethacin、aspirin,如果合併酒精服用,可能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這正是梁姓男子胃出血的原因。此外,鴉片類止痛藥如tramadol、codeine,則可能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中樞止痛藥如acetaminophen,容易增加長期飲酒者肝毒性風險,甚至造成嚴重肝傷害。


服用鎮靜安眠藥時,也必須禁止以下飲食,例如,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以酒精搭配安眠藥相當危險,可能增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減弱警覺性,發生暈眩、嗜睡、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駕駛或操作機械時容易發生危險,嚴重時甚至會抑制呼吸。


再者,服用三環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imipramine,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如sertraline、escitalopram,以及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調節劑如mirtazapine等抗憂鬱藥,也不能合併酒精飲料,否則容易發生鎮靜、暈眩、嗜睡。


此外,服用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藥物期間,也不可併用酒精,否則容易影響藥效,或是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酒精如與藥品併服,可能會抑制藥品在體內的代謝,因而增加藥品在血中的濃度,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的可能,除了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還可能造成肝損傷,不可不慎。


更多NOW健康報導
卵巢癌出現年輕化趨勢 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第7例新冠死亡40歲男性 裝葉克膜1個月仍不敵死神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448),為50多歲男性,今(2020)年2月初至墨西哥工作,昨(1)日返國入境。墨西哥有症狀 返台告知進一步確診指揮中心表示,個案6月17日至22日陸續出現頭痛、咳嗽、四肢無力及發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常聽有人說吃「消炎藥」可以抗發炎,其實指的就是「抗生素」,但實際上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2者不應混為一談。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筑鈞藥師解釋,消炎藥與抗生素之間的差異。 消炎藥是可以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或是類固醇等藥物;抗生素則是用來治療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新冠疫情在美國不減反增!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全球死亡人數竟翻倍成長,顯示新冠肺炎在全世界非常嚴重。據《Worldometer》的實時統計,美國上周六(27日)已超過43,000確診病例,而美國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甚至打破了多數單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韓國骨科醫學會、泰國皇家骨科學會都邀請台灣作為合作夥伴國家,泰國年會主軸更是台灣,是莫大榮耀。」台北榮總副院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即使不到半年將卸任理事長,比起談自己時顯露的謙虛,談到台灣骨科的國際實力,話中掩飾不了光榮,期待下屆理事長繼續努力,強調台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