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營養+翻身氣墊床 成功治癒駭人褥瘡

營養+翻身氣墊床 成功治癒駭人褥瘡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對於經常臥床、肢體活動不良、皮膚長期受到壓力而造成的崩潰或壞死,或是脊髓損傷者,此時,除了可使用翻身氣墊床減壓之外,足夠的營養也相當重要,可以幫助您遠離可怕的慢性殺手。

萬芳醫院整型外科主任陳杰峰醫師指出,褥瘡本身的核心問題就是壓力,翻身氣墊床可以處理病患之壓力,但若營養不足,血液中的白蛋白過低、血糖問題或是身體狀況不佳,即使有翻身氣墊床,褥瘡也不會治癒。患者可以多補充優質蛋白,如豆類、奶類。

褥瘡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陳杰峰醫師表示,褥瘡所引發的敗血症未獲妥善處理,恐造成死亡。另外,脊椎受傷、中風、失智症、小兒麻痺者、植物人或是下半身癱瘓者,都是褥瘡的高危險群,其中因中風而變成褥瘡的患者佔了四成,此類患者大多不能自己翻身,會有惡臭、腐爛、骨髓炎,嚴重者會腐爛壓到劍椎,甚至骨頭都會爛掉。醫師提醒,每兩個鐘頭要翻身一次。

該如何評估是否有褥瘡的徵兆呢?

陳杰峰醫師指出,可以依照壓瘡危險因子評估量表來評估:1、感覺知覺程度:也就是對外來刺激能做出有效的反應。2、皮膚的潮濕程度:皮膚是否常常暴露於潮濕的環境。3、活動力:是否能夠自由活動,還是受限於輪椅。4、移動力:是否能自由移動或是翻身。5、營養狀態:每天營養攝取是否足夠。

另外,國際上將褥瘡依程度來分,共分為四級:第一級,會有發紅現象;第二級,若壓力一直未獲釋放,會產生水泡或潰瘍;第三級,皮下組織潰爛、壞死;第四級,除了皮膚之外,肌肉與骨頭都會壞死。

高危險群與已經是褥瘡患者該如何處理?

陳杰峰醫師呼籲民眾,不論是否為褥瘡高危險群,適時的翻身與換姿勢是必要的,而且褥瘡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按照醫師指示,定期換要與吃抗生素,營養充足,再搭配一張好的翻身氣墊床,盡可能減少皮膚接觸的壓力,還有照顧者的關心也不容忽視,有了足夠的關心,患者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1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4歲的芳芳(化名)最近因排尿困難,加上下腹部可摸到突起異物,故前往醫院婦產科就診,經檢查後發現,芳芳的子宮長了一顆約10公分拳頭大小的肌瘤,建議要進行手術切除。但芳芳因不想被別人知道自己動手術,且本身工作繁忙,希望手術後能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於是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臨床上常見不少患者深受眩暈所苦,有些患者來到診間時自述:「醫師,我頭暈,走路不穩、搖搖晃晃」,又或者「我前陣子起床時,看到天花板會旋轉」,同樣都感覺「暈」,你分得清是「頭暈」還是「眩暈」嗎?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可從感覺上簡單分辨,頭暈就像是在船上搖晃,頭重腳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南報導】「林醫師,我爸已經90歲了,但檢查出肝癌晚期,該怎麼辦……」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醫師回想,近年子女推著年邁父母就診的場景漸增,因台灣人口高齡化,癌症好發年齡之中位數也逐漸提升。 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一萬一千餘名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漏尿問題放個護墊就好了嗎?元凶可能是盆底肌無力!知名醫美診所孫克嘉醫師表示,盆底肌牽涉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對於年紀大、生產過或動過腹部手術的病人,透過高磁能科技修復盆底肌的穩定力量,漏尿困擾不需要再忍耐,可以治療改善。即便未生產女性,也能強化盆底肌訓練增進私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