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用早晚一杯鮮奶取代吧!

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用早晚一杯鮮奶取代吧!

前幾天營養師剛好受邀參加了親子天下的調查發佈會,在發佈會上也看到了偏食兒、零食兒狀況十分嚴重,數據顯示有57%的小孩有偏食習慣,且有47%的小孩每週會吃2次零食。

其中大多都是高油、高鹽與高糖的食物,像是含糖飲料、洋芋片、餅乾、糖果與巧克力等等,這都帶來熱量、鈉的健康負擔!

目前,含糖飲料非常盛行,家長不注意或是沒有危機意識,就很容易讓兒童喝到許多含糖飲料!到底我們小孩子面臨的含糖飲料問題有多嚴重?

含糖飲料除了造成小孩肥胖以外,還有什麼成長面向的風險呢?藉由這次的分享,也要喚起爸爸媽媽們對小孩健康的重視!

超過1/4的兒童每天會喝1-2次的含糖飲料,是小孩身高的隱形殺手!

因為參加了發佈會,我認真的再看了一下相關調查,發現小孩子攝取含糖飲料的問題遠比我想像中的嚴重!

在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中指出,有超過25%的學齡兒童(7至12歲)每天至少會喝1至2次的含糖飲料,有近10%會喝超過2次,讓小朋友很容易獲取太多的糖而導致健康及成長問題!

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用早晚一杯鮮奶取代吧!

這次調查發佈會上陳奕成醫師也有再提醒一次,小孩攝取含糖飲料會提高血糖而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以25公斤的小孩子而言,只要攝取超過5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造成身體生長激素停機達2小時。

而且含糖飲料所造成的不只是生長激素問題,也會導致小孩子肥胖。

2016年研究指出,小孩的「偏食」與「含糖飲料頻率」有正相關,喝比較多的含糖飲料通常也具有偏食習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導致小孩肥胖和營養攝取不均(連結)。

在學齡期,小孩子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順利的成長,因此爸媽們可別太輕忽含糖飲料帶來的危險!

喝鮮奶喝不夠,取而代之可能是含糖飲料

雖然是老調重彈,但營養師還是要呼籲要讓小孩子喝到足夠的鮮奶!好食課在幫助國民健康署推廣我的餐盤,其中也強調早晚一杯奶,而每杯約是最小罐的新鮮屋。

但在親子天下的調查中有61.9%的家長認為孩子每天要至少喝2杯的鮮奶,實際上也只有20.2%有喝到2杯,且有高達69.3%僅喝到1杯,這代表家長對鮮奶具有一定的「正確認知」,但卻無法真的落實。

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用早晚一杯鮮奶取代吧!

建議家長應重視孩子成長時充分攝取營養,而除了在正餐給予均衡的食物,也要注意飲品的選擇!

由於飲品具有取代性,因此只要讓小孩養成喝鮮奶的習慣,就可以讓鮮奶取代飲品,自然而然會與含糖飲料競爭胃部空間,降低含糖飲料的威脅,同時也從鮮奶中獲得許多營養!

喝鮮奶補鈣補蛋白質,小孩長高的關鍵

鮮奶最為人所知的是補充鈣質,在國民營養調查裡發現,幼兒的鈣質攝取大概符合建議攝取量,但是進入到學齡後鈣質攝取滿足率瞬間掉到只剩50%,這和牛奶攝取頻率非常有關!

6歲以下幼兒一天會喝到1.3杯的牛奶,但小學學童卻只喝0.5杯,再加上進入小學後成長關鍵所需的鈣質需求量是上升的,一來一往就加重小孩鈣質攝取不夠的狀況!

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用早晚一杯鮮奶取代吧!

除了鈣質以外,有學者認為鮮奶中的蛋白質和其他的營養素可以幫助長高(連結),因此小孩喝夠鮮奶也不只是幫助小孩補充鈣質,還有補充長高所需的營養素!

想想看小孩最容易喝到含糖飲料的時間,是不是下午放學的時候,因此要呼籲爸媽要注意小孩子喝飲品的習慣,下午含糖飲料可以用鮮乳取代。

但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早上出門前陪小孩一起喝一杯鮮奶,回家後,晚餐到睡前也陪孩子一起喝一杯鮮奶,就能夠讓小孩攝取足夠的鈣質與蛋白質,補充完整的營養所需,也能取代含糖飲料,幫助促進小孩長高!

文/ 林世航 營養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1歲蘇小姐,腹痛斷斷續續超過一週,從左上腹痛移到左下腹部,以為是腸胃問題,至腸胃科檢查卻沒找出原因。後來出現排尿困難、急尿、不停想上廁所,至泌尿科求診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及雙側腎臟都有結石,且有中度腎積水現象。台灣結石發生率約佔人口的5%,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20-50歲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0多歲何先生,除了有高血壓長期藥物控制中,體能狀況都還不錯。一次例行性身體檢查,透過頸動脈超音波發現,其頸動脈有輕度硬化現象;隔一年再追蹤,發現何先生頸動脈血管面積狹窄已超過50%,顯示有中風危險,但何先生卻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於是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減少中風的危機。動脈...

閱讀詳情 »

夏天氣溫悶熱,容易有尿道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現在有研究發現,尿道感染可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研究發表在《中風期刊》(Stroke)。 調查數據來自紐約地方醫院2006年至2013年間,紐約州住院病人與急診科蒐集並加以分析。研究人員主要關注於3種中風類型和各種感染間的關聯,包括皮膚、泌尿道感染、敗血...

閱讀詳情 »

肥胖容易造成身體疾病,堪稱是健康頭號殺手!肥胖者不僅是第2型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也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及高血脂。第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島素阻抗」造成,常見於有家族病史及代謝症候群的成年人,若這類患者合併肥胖症,則可能併發中風、視網膜及腎臟等血管病變。 大里仁愛醫院趙世晃醫師根據亞洲地區協會針對台灣糖尿病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