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營養是腎臟病惡化關鍵! 腎臟科醫師:注意蛋白質與熱量比例

營養是腎臟病惡化關鍵! 腎臟科醫師:注意蛋白質與熱量比例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營養足夠與否是決定慢性腎臟病進程關鍵!良好的飲食控管能減緩慢性腎臟病惡化,延緩面臨洗腎療程。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暨臺大醫學院教授姜至剛醫師表示,大多數腎臟病患者為減輕腎臟負擔而採低蛋白飲食,忽略洗腎前後蛋白質和熱量的需求不同,呼籲患者了解腎臟病各期營養補充方針,可把握低電解質、低磷鈉鉀、低GI、適量蛋白,若能添加Omega-3將會更好,掌握營養補充的五大指標,可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

若患者無法於正常飲食獲得足夠營養,建議可選擇具醫學實證、醫師口碑推薦且食藥署核准的慢性腎臟病患/洗腎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使用方便性高、提供患者足夠熱量和蛋白質,且經病友調查顯示,掌握上述營養補充五大指標,八天左右即可讓患者體力逐漸提升,能有足夠精神與力氣面對腎病。

留意「泡水高貧倦」症狀  洗腎前後蛋白質、熱量需求不同

姜至剛教授指出,糖尿病、高血壓、遺傳性疾病、多囊腎、結石腫瘤、自體免疫疾病等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其中,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當,可能造成腎臟結構破壞引發蛋白尿、水腫和腎臟萎縮。慢性腎臟病可依時鐘記憶法分為5期,第1、2期會合併蛋白尿和輕微血尿問題;第3至5期期尚未進入洗腎階段,患者常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症狀;在第5期同時接受透析(洗腎)階段,腎功能已嚴重衰退。總體而言,疾病初期病人未必有明顯症狀,若未注意營養攝取就可能導致疾病惡化。

姜至剛教授表示,想延緩慢性腎臟病的惡化,了解各分期營養需求是重要關鍵。第1、2期應清淡飲食,飲食以少油少糖少鹽為主,採低鈉、磷、鉀和適量蛋白質;第3至5期未洗腎階段為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造成腎臟負擔,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若已開始洗腎進入第5期的洗腎期,因洗腎會導致體內胺基酸流失、體力下降,故該階段反而應多補充蛋白質。提醒洗腎前患者務必採「熱量足夠的低蛋白飲食」,積極管理蛋白質,建議患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克蛋白質,並維持足夠熱量;洗腎階段除要有足夠熱量外,建議應採「高蛋白飲食」,建議患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克左右蛋白質。

打破腎臟病營養低蛋白質迷思 營養補充把握五腎利原則

姜至剛教授分享,大多數洗腎前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為不增加腎臟負擔選擇低蛋白飲食,但卻造成熱量過低,導致營養不良。「洗腎前的低蛋白飲食雖減少腎臟負擔,但必須要有足夠熱量。」姜至剛教授強調,蛋白質若不足會造成體力耗弱,出現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骨折感染風險增高等,甚至導致器官耗損。

舉例來說一個60公斤的人一天要至少需要1800大卡熱量,才不會因選擇低蛋白飲食而營養不良。而洗腎階段會造成患者蛋白質大量流失和熱量耗損,因此患者一旦開始洗腎應改採用高蛋白飲食並注意熱量是否充足。

姜至剛教授提醒,飲食管理是慢性腎臟病患與洗腎患者生活中一大重要課題,適當營養攝取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洗腎前與洗腎後的患者可參考五大營養補充指標,包含低電解質、低磷鈉鉀、低GI、適量蛋白,以及添加Omega-3。若能遵守這五大指標原則,經病友調查顯示大約八天左右體力即可獲得提升。

聰明選擇營養補充品安心有保障  助患者增體力

姜至剛教授分享,有些患者家屬會自己研磨食材,但要調整出精確的營養比例、控制細菌暴露量,製作上有其困難,若患者平時無法透過飲食獲得足夠營養,現今已發展出多款專用營養品,建議患者可選擇具醫學實證、眾多醫師口碑推薦且食藥署核准的慢性腎臟病患/洗腎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提供洗腎前和洗腎後病人簡便的營養補充。這類營養補充品不只使用方便性高,亦可充足補給患者熱量和蛋白質需求,讓患者有夠的力氣可以好好面對腎臟病的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近2週腸病毒疫情略升,且近期連續出現2例新生兒染腸病毒克沙奇B型併發重症案例,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提醒,尤其準媽媽們應留意自身健康,產前14天起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採取適當隔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老年人以為年紀大了,容易骨骼疼痛、食慾不好很正常,當心可能是骨髓纖維化。醫師指出,脾臟腫大是骨髓纖維化最典型的症狀,進而壓迫到其他器官,造成病人一連串的不適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良、皮膚搔癢、骨骼疼痛、貧血等。罕病骨髓纖維化 每年新增150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高齡72歲罹患第三期胃癌的老阿公,治療初期狀況不見好轉,腫瘤指數CA19-9持續上升,檢查後確診為第四期胰臟癌,而胃癌併發胰臟癌的情況並不樂觀,經醫師評估後,接受第二線新劑型藥物的治療,患者的腫瘤從七公分縮小到兩公分,更有利於切除手術的進行,並且降低腫瘤再度復發的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連日來氣候不穩定,一會兒寒風迎面而來,一回兒又是豔陽高照,不僅穿衣捉摸不定,甚至有不少人連皮膚也開始癢到不行,不時還會伴隨像雪花紛飛的脫屑情形,進一步就醫,竟被診斷是脂漏性皮膚炎在作祟!油脂分泌旺盛恐致脂漏性皮膚炎開業醫診所皮膚科醫師陳鏡尹表示,脂漏性皮膚炎多是因皮屑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