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母說話態度 決定孩子日後人格發展

父母說話態度 決定孩子日後人格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論文指出,家長對孩子說話的方式與態度,其實決定了孩子往後的人格發展。研究認為,家長與孩童溝通時百分之八十是情緒上的溝通,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才是重點。而且,唯有孩子接受了「情緒」才會聽進去內容,並且執行。
研究論文提出建議:
一、孩子懶惰時,父母可以說:「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
二、孩子頑皮時,父母可以說:「你好聰明,但是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你會表現得很好!」
三、孩子課業表現不佳時,父母切勿說:「你怎麼那麼笨?」可換成鼓勵孩子的方式說「若是找到訣竅後,你一定會進步的!」但專家提醒父母,應適時讓孩子知道,課業成績不代表一切,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四、多數父母常不經意的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建議父母可以說:「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在做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收穫到了什麼。」
五、父母應讓孩子知道,人都是自私的,可以「多為別人著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也要顧及他人感受。
六、多數父母會告訴孩子:「這樣是浪費時間」,但專家建議,家長可說:「你可以更有智慧地運用時間。」讓孩子知道,堅持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情,比做他人眼裡「正確」的事情,更有價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96

相關推薦

在最終的分析結果中,所有疾病只不過就是最微小的血管堵塞所引起,也就是微血管被黏液所阻塞。 在一座城市的水路管線中,沒有人會在水流供給尚未阻斷前,就開始清理遭幫浦注入的髒水所阻塞的水管。倘若水路將髒水供給到整座城市各處,或甚至只有部分小水管因此阻塞,沒有人會只顧著清理髒臭的阻塞點;大家都會立刻想到從...

閱讀詳情 »

自然療癒科學已認同,患病生物必須「排除某些東西」來改善病況,所以目前認為將肉類與酒類自患者飲食中排除最為重要,但療癒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卻鮮少受到重視:那就是斷食、限制用餐與水果飲食法。 我認為,若酗酒人士在幾天內被迫斷食或只吃水果過活,很快就會失去對啤酒與葡萄酒的欲望。此現象證明那些文明化食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骨頭關節疾病 名列老人失能前四大疾病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老年人膝蓋問題雖不會馬上致命,卻嚴重影響晚年生活品質,並與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並列為造成老人失能的前四大疾病。根據統計,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帶來疼痛與腿部關節活動的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進入冬季以來,氣溫忽冷忽熱,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這星期氣溫會降低,早晚有涼意,在這季節,很容易感冒。英國營養學家莎拉‧福勞爾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News)訪問時建議,吃東西時,加點辛香料、大蒜、喝點熱雞湯,多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抵禦感冒病毒入侵。 喝雞湯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