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即將到來,各位爸爸們是否覺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其實是照顧孩子的時刻?根據2019年2月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報》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母親照顧孩子時,父親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該研究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學者所進行,將共計超過1萬8千人的資料進行快樂、幸福感、憂鬱症狀、心理滿足感和壓力的情緒分析,探討父親或母親是否從父母的角色中獲得更大的快樂。結果發現,「父親」角色與較多的幸福感有關,與同年齡無孩子的男性相較,「父親」呈現較少的憂鬱症狀,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及與他人的連結;然而女性方面與無孩子的女性相較,「母親」產生更多的憂鬱症狀。
研究結果亦顯示,不同性別的快樂感受與照顧孩子有關聯,男性在照顧子女時更快樂,且男性在與孩子平日的互動所呈現的幸福感高於女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正向的情緒和親子連結可以預測照顧者的幸福感。
上述研究對少子女化的台灣特別有意義,雖然父親參與照顧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但和孩子的相處,普遍上父親多以從事遊戲和休閒活動為主,照顧上仍以母親承擔較多的工作和責任,因而生養小孩對於男性可增加幸福感,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則感覺到較少的快樂和較多的罪惡感。建議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可營造遊戲和休閒的氣氛,增加正向感受與親子的連結,當父母和子女玩樂及互動變多,作為父母的快樂和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無論是教或養上,通常在照顧子女時,像是孩子的飲食、生活作息、學校作業等,大部分女性承擔的幾乎都是「必須」或「不得不」要做的事項,而帶孩子出遊、做運動、逛大賣場,這時父親的角色才會出現。
研究顯示,男性照顧的時間較短,「要求」成分較低,從事分擔的項目自然會提升幸福感,而女性則常常因為時間不夠用,常產生壓力及負面情緒,建議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可和先生討論商量,在「輪流」、「分享」、「分擔」的照顧過程,另一伴也更能體會教養孩子的樂趣及辛苦,平日即建立可尋求協助的親友及鄰居的口袋名單,或找相近年齡孩童的家長共組照顧網絡相互支援。
同時在工作和教養孩子之餘,留有自己的時間,即便是1星期的某天晚上,或是每天1個小時,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聽歌、追劇、玩遊戲等,媽媽自己轉換情緒後可增添照顧孩子的品質及幸福感。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拯救23週660公克早產兒 跨團隊合作助其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去年一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附醫安胎病房,產科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週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兩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一...
閱讀詳情 »4名新冠境外移入確診 3名移工1名本國籍接觸者31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新增4例新冠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4名病患分別來自於印尼與墨西哥,年齡介於20至40歲,都是女性,1名入境前已有疑似症狀。目前匡列接觸者31名,當中16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指揮官莊人祥表示,第571例、第572例、第573例都是...
閱讀詳情 »百位捐髮人暖心捐髮 幫助癌友重拾美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集結眾人之髮,幫助癌友重拾美麗!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日舉辦第六屆《百人捐髮》活動,在台北、高雄兩地同步登場,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完成假髮不容易,非常感謝大家捐出頭髮,幫助癌友度過沒有頭髮的時光,希望未來持續推廣「癌友假髮租借服務」,盼更多因治療而掉髮的癌友多加...
閱讀詳情 »每日均衡補充營養 選食才是最大關鍵
現代人吃的多,但吃的營養嗎?若以充飢或滿足口腹之慾為目的,長期只愛吃零食、速食或泡麵等所謂的垃圾食物,沒有適時補充其他營養素,當身體吸收不到其他像蛋白質或鈣質等營養素,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缺乏症或生理功能失調,如便秘、肥胖或長不高等症狀,因此,選食非常重要,但「選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選呢?現代人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