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即將到來,各位爸爸們是否覺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其實是照顧孩子的時刻?根據2019年2月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報》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母親照顧孩子時,父親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該研究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學者所進行,將共計超過1萬8千人的資料進行快樂、幸福感、憂鬱症狀、心理滿足感和壓力的情緒分析,探討父親或母親是否從父母的角色中獲得更大的快樂。結果發現,「父親」角色與較多的幸福感有關,與同年齡無孩子的男性相較,「父親」呈現較少的憂鬱症狀,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及與他人的連結;然而女性方面與無孩子的女性相較,「母親」產生更多的憂鬱症狀。
研究結果亦顯示,不同性別的快樂感受與照顧孩子有關聯,男性在照顧子女時更快樂,且男性在與孩子平日的互動所呈現的幸福感高於女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正向的情緒和親子連結可以預測照顧者的幸福感。
上述研究對少子女化的台灣特別有意義,雖然父親參與照顧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但和孩子的相處,普遍上父親多以從事遊戲和休閒活動為主,照顧上仍以母親承擔較多的工作和責任,因而生養小孩對於男性可增加幸福感,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則感覺到較少的快樂和較多的罪惡感。建議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可營造遊戲和休閒的氣氛,增加正向感受與親子的連結,當父母和子女玩樂及互動變多,作為父母的快樂和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無論是教或養上,通常在照顧子女時,像是孩子的飲食、生活作息、學校作業等,大部分女性承擔的幾乎都是「必須」或「不得不」要做的事項,而帶孩子出遊、做運動、逛大賣場,這時父親的角色才會出現。
研究顯示,男性照顧的時間較短,「要求」成分較低,從事分擔的項目自然會提升幸福感,而女性則常常因為時間不夠用,常產生壓力及負面情緒,建議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可和先生討論商量,在「輪流」、「分享」、「分擔」的照顧過程,另一伴也更能體會教養孩子的樂趣及辛苦,平日即建立可尋求協助的親友及鄰居的口袋名單,或找相近年齡孩童的家長共組照顧網絡相互支援。
同時在工作和教養孩子之餘,留有自己的時間,即便是1星期的某天晚上,或是每天1個小時,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聽歌、追劇、玩遊戲等,媽媽自己轉換情緒後可增添照顧孩子的品質及幸福感。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戴隱眼乾澀點人工淚液眼前迷霧 眼科醫師:先卸下鏡片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許多上班族、學生族群隨身攜帶眼藥水或人工淚液,眼睛痠澀時,就來個幾滴,三軍總醫院眼科教授呂大文提醒,部分人工淚液質地較黏稠,不適用於配戴隱形眼鏡者,滴上後,眼前暫時迷霧,且讓鏡片更難清潔。 配戴隱形眼鏡是否可使用人工淚液? 不同鏡片大不同 呂大文表示,人工淚液類型可分...
閱讀詳情 »疫情期間見面次數減少 多打視訊電話有助老人心理健康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在阿滋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COVID-19大流行期間,老年人可透過簡訊和電子郵件保持聯絡,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但仍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互動。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老年人平均每周花費123分鐘進行面對面交流,低於疫情之前每周282...
閱讀詳情 »8 10起降警戒二級 各場域開放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措施調整經驗,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8月10日至8月23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相關規定如下:第二級警戒仍持續 遵守防疫規定 一、通案...
閱讀詳情 »如何遠離肺癌找上門? 國健署教必學「顧肺4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肺癌在107年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大腸癌,雖肺癌標準化死亡率已連續9年下降,但肺癌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尤其面對新冠肺炎肆虐,若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死亡率為25%,而肺癌患者則比其他癌症的死亡風險更高達1.6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降低肺癌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