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科醫師罹患胰臟癌 這項手術讓他恢復工作

牙科醫師罹患胰臟癌 這項手術讓他恢復工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謝先生是一名牙科醫師,在員林執業。因有黃疸、皮膚搔癢及體重減輕等症狀,電腦斷層發現有胰臟頭部腫瘤;前往臺中榮總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將近一個月後順利出院。出院後在門診接受化學治療,到目前為止追蹤檢查都沒有觀察到腫瘤復發。謝醫師術後體力恢復良好,曾經有恢復牙科診所的看診工作,但因太太擔心,只好停止工作,現在過著快樂的退休生活。
胰臟癌男性發生率 高出女性1.16倍
臺中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怡如表示,臺灣胰臟癌多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1.15-1.16倍。根據國健署民國105癌症登記報告,胰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2.08%,當年因胰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4.18%。發生率的排名男性、女性同為第13位;死亡率的排名則男性為第8位、女性為第5位。民國105年初次診斷為胰惡性腫瘤者共計2,202人,占消化器官及腹膜個案數的6.00%;當年死因為胰惡性腫瘤者共計1,996人。

胰臟癌預後不佳主要是因為缺乏早期症狀及篩檢工具、確診不易、胰臟手術困難且併發症多、化療進展有限等因素,使得整體胰臟癌5年存活率低於5%。只有20%胰臟癌病人初診斷時是可以接受手術,而其中能手術的病人,5年存活率也只有5~25%。

胰臟癌早期無徵兆 不易早期診斷

陳怡如醫師說明胰臟癌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於背痛等非專一性的症狀。胰臟癌的症狀,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位在胰臟頭部的腫瘤,病患可能會出現黃疸、灰白色糞便、皮膚搔癢、體重減輕、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狀。但若病灶發生在體部或尾部,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直到腫瘤長得很大時,才有腹部疼痛、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

針對沒有症狀的病人,有些血清檢查(俗稱腫瘤指數)可以當做參考,目前胰臟癌的腫瘤指數主要是CA19-9和CEA。有症狀的病人,可以接受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腹部核磁共振等非侵襲性的檢查。若懷疑有胰臟癌時,以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做進一步的檢查切片或放置膽道引流,也有良好的診斷性。

外科手術與時俱進 提供治療新選擇

儘管如此,手術切除仍是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胰臟癌的方法。陳怡如醫師指出,胰臟腫瘤如果沒有遠處轉移或廣泛的血管侵犯,即可施行手術切除。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模擬人手完成手術,只需幾個小傷口,代替傳統手術的大傷口,病人可以早日回復日常生活或及早接受化學治療。

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來輔助腹部手術是患者的一大福音,病人可以早日恢復日常生活或及早接受化學治療;防疫期間建議患者不需因害怕疫情,而抗拒住院開刀,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疫期每天戴口罩狂冒痘? 皮膚科醫師這樣建議
上班族糖友忙翻天 忘了吃藥竟要命?
發炎、感染來勢洶洶! 小心繼發性免疫缺乏病
乾眼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眼科醫師揭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表示,國內自6月7日後,已擴大鬆綁生活防疫規範,為鼓勵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特別邀請我國桌球好手江宏傑擔任防疫新生活宣傳大使,並於今日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共同號召全民一起樂活防疫、健康生活。 桌球好手江宏傑 擔任防疫大使 江宏傑表示,這次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劉姓女士,五、六年前發現臉頰近耳朵下方有花生米大小凸起物,不痛不癢,以為是粉瘤而不在意。後續曾感覺疼痛而就醫,但檢查是良性,加上結婚、生子與事業兩頭燒,沒心思去注意。一年多前,凸起物竟開始變大,變成像個包餡湯圓,才驚覺必須就醫,確診為腮腺腫瘤。腮腺受感染俗稱「豬頭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2歲大的曾小妹,有雙靈動的眼睛加上特別白皙的臉蛋,總讓人忍不住想捏捏臉頰,但最近曾小妹相較於幼兒園其他孩子,顯得有些食慾不振、病懨懨的狀況,令家人十分焦急。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給予連續口服鐵劑治療半年後終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從前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念...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隨著天氣日漸高溫,新冠病毒疫情趨緩,防疫人員又開始擔憂登革熱大爆發。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高齡、低血壓、咳血、糖尿病與長期臥床為登革熱患者5大死亡危險因子,症狀超過3項以上,死亡率更高達4成5。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表示,登革熱又稱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