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甜蜜過情人節 別把這病帶回家!

甜蜜過情人節 別把這病帶回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淋病疫情逐年上升,近5年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約18%。主要感染族群仍以20~39歲男性為主,惟近5年女性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高於男性;另10~19歲青少年感染率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下週是西洋情人節,疾管署特別提醒,民眾與親密愛人浪漫過節之餘,應做好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能免於淋病及其他性傳染病的威脅。

感染率大多逐年上升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1~105年淋病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023、2,199、2,622、3,587、4,455人,除0~9歲及60歲以上年齡層外,其餘各年齡層感染率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感染率每年平均增加幅度以10~19歲(27%)及20~29歲(22%)為最高。依性別來看,近5年男女比例為14:1,惟女性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20%高於男性18%。

濫用抗生素淋菌抗藥性日增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氾濫,造成淋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日益增強,疾管署淋菌流行病學監測計畫去年針對收到的臨床分離菌株(1,840株)進行分析,其中發現對常用口服抗生素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高達95%,另一種常用口服抗生素Azithromycin也已被發現產生具抗藥性菌株(37株,2%)。建議醫師治療淋病務必選擇針劑抗生素以肌肉注射治療,勿單獨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免治療失敗。

落實安全性行為才是根本

為防止淋病未來無藥可醫的窘境,落實安全性行為才是根本之道,疾管署呼籲,民眾應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不參加轟趴及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拒絕使用成癮性藥物、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

誤信偏方 立即就醫

淋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7天會出現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等症狀;女性感染後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造成不孕。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懷疑感染,勿自行買藥或誤信偏方,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3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黏液囊腫是口腔內常見的小唾液腺體疾病,在唇、頰黏膜、舌頭、上顎、口底都可能會發生,其中以下唇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口腔內約有800~1,000個小唾液腺體分佈,分泌的唾液量非常少,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到口腔而淤積在黏膜下,就可能會形成黏液囊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2月中發生在國道5號上的賞櫻團嚴重翻車事件,引發是否職業駕駛員「工時過長」、「過勞」導致的討論。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藍凡耘醫師表示,在職業醫學上,「過勞」會增加引發心血管病的風險,但在此之前,長時間工作即可能造成「疲勞」的問題,像職業駕駛員開車打瞌睡所可能導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年來歐美電子煙蔚為流行,使用人數直線上升,讓電子煙不只是菸品的次級替代品,而是除了菸品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在電子菸風潮的背後,流竄著許多正反面意見,有許多人認為電子菸可避開焦油等致癌成分,直接攝取到尼古丁,相對來說「健康」許多!?不過,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所進行的檢測結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70歲陳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接受血液透析5年,今年2月因倦怠無力被送至急診,檢驗血鉀 9.0 meq/L、心律不整;病人自述最近數週每天吃一顆牛番茄。另一名69歲林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接受血液透析5年,今年3月因發燒被送至急診,檢驗血鉀 6.6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