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生物製劑精準治療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品質

生物製劑精準治療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品質

圖說:郭孝齡醫師提醒患者只要遵守醫囑,不亂停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記者孟倩玉報導) 家住三峽山區的60歲王奶奶最近常常容易感到疲倦、胃口不好,手指關節處出現輕微疼痛,連騎機車催油門都有困難。鄰居介紹到國術館推拿無效,後來到醫院檢查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但吃藥治療後病情都沒有改善。之後手部關節腫脹疼痛更加惡化,不但刷牙困難,嚴重時甚至無法穿衣服、拿零錢買菜,而且容易跌倒,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二年下來體重更暴瘦10公斤,最後輾轉轉診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發現王奶奶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長達四年,經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獲得大幅改善。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樣複雜 誤診恐延誤黃金治療期

 收治個案的恩主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郭孝齡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的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初期診斷不易,常見症狀為疲倦感、全身痠痛及食慾不振,進而造成患者體重下滑,案例中的王奶奶才會暴瘦10公斤,若無妥善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多關節發炎及腫脹。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樣複雜,包括乾眼症、乾燥症、貧血、頭痛、間質性肺炎、胃食道逆流或骨質疏鬆等等,患者經常會因上述症狀就醫治療,但病情卻無法有效改善。門診中就曾有男性患者因嘴巴、眼睛和鼻子很乾,風一吹就不舒服,到耳鼻喉科或眼科治療都沒有改善,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檢查,經詳細問診,患者主述膝蓋會痛、不能蹲,但是因症狀不顯著,所以認為無相關,醫師發現患者手部有點腫,經抽血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指數超標,最後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郭孝齡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40~50歲的中年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五倍,95%的患者好發部位容易出現在手指間關節及手腕,且多為對稱性關節的疼痛,若未能及時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目前疾病的診斷會參考2010年歐美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評估患者關節腫痛的數量及位置,並抽血測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Anti-CCP抗體(抗-環瓜氨酸抗體)來做綜合判斷。

用藥需「快、狠、準」 生物製劑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郭孝齡醫師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關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要達到「快、狠、準」的目標:「快」就是發現時要趕快治療,「狠」是盡快使用藥物緩解惡化,而「準」就是精準選對藥物,醫師會依照患者個別情況配置用藥,希望讓患者獲得緩解或是達到低疾病活動度。

目前藥物方面,第一線藥物為口服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搭配消炎用藥,若持續治療半年仍未見效,則可健保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目前常用的新型生物製劑,每四週施打一次,目前也有適合孕婦使用的生物製劑,有需要的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用藥。

郭孝齡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切勿聽信偏方,避免抽煙,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時抱持正面思考,遵守醫囑定期回診,千萬不要亂停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記者鄭儷絲/台北報導 全球「高齡」浪潮席捲,各種應用場景與服務模式正進入蓬勃發展、商機盎然的黃金成長期,高齡議題更是當前政府高度關注的重要政策走向。由侒可傳媒主辦全台唯一照顧產業專業展會──第2屆「The Cares Taipei 2021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18日上午盛大開展,副總統賴清德等...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推估長照需求人數恐破百萬人以上,如何預防老化、延緩失能,已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問題。著眼長照需求持續增加,阿瘦集團與長照創新服務業者結盟合作,於11月18日~20日在2021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中展出,從預防性的足部健康檢測、客製化鞋墊服務方...

閱讀詳情 »

潘以泓 / 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都會頻繁的使用膝蓋,如果使用不當又不懂得保養就容易造成磨損,嚴重甚至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然而膝關節還是自己的最好用,在2018年9月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開放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的細胞治療技術...

閱讀詳情 »

記者李振麟/台北報導 輝瑞授權學名藥廠生產廉價版本的新冠口服藥 / Al Arabyia 報新聞  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E US)正式授權學名藥廠為全球95個中低收入國家,生產廉價版本的新冠口服藥。 輝瑞表示,公司不會在低收入國家的銷售中賺取任何權利金,只要出現新冠病毒感染,都將會視為公共衛生的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