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痠痛藥布怎麼貼? 這些NG用法可別學

  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想陪孫子至戶外玩耍,或是跟老友一起爬山,但卻走不久,一下子就腰痠背痛、肩頸痠痛,許多老人家都有類似困擾,因此,止痛的乳膏、噴劑或痠痛貼布成為藥局的暢銷成藥,但專家提醒,民眾用藥前要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以免花錢傷身。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藥品琳琅滿目,光是劑型就有乳膏、貼布、凝膠及噴劑等類型,最常用的成分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及水楊酸類,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暫時減緩局部發炎、輕微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

  與口服、注射藥物相較之下,外用痠痛藥局部使用於疼痛處,經皮膚吸收的劑量有限,不易造成全身性不良反應,但如果胡亂使用,大範圍塗抹、噴灑或貼滿全身,還是可能出現問題。

  藥師林錦良指出,身體若有局部痠痛,可使用局部貼布或藥膏來舒緩疼痛。但大面積、長時間地使用外用藥,或是多管齊下,同時塗擦乳膏、貼布和凝膠,還是可能導致用藥過量,進而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以非類固醇消炎類藥品為例,過量使用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刺痛、乾燥、起疹或起水泡等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嚴重症狀,如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和胃出血等。

  至於如果過量使用水楊酸,則容易引起水楊酸中毒,造成嘔吐、耳鳴、劇烈或持續頭痛、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國外就有人自行使用大量含水楊酸類成分的肌肉舒緩外用藥,以致中毒。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無論使用哪一種止痛、緩解痠痛的成藥,都需聽從醫囑或依照仿單、說明書指示;使用後應留意皮膚是否有紅腫或發癢的情形。

  此外,如果合併用藥,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例如女性服用治療經痛藥物,又吃了含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成分的止痛外用藥,就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以致噁心、嘔吐、胃痛、腸胃不適。

相關推薦

彙整編輯/春霓、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 一名59歲的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近日視力逐漸惡化,並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也罹患了「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聞肝癌、肝硬化色變,然而肝臟沒有痛覺,往往出問題時已經非常嚴重了。如何提早發現,早期診斷是個很困難的課題。每日健康今日特別訪問到國泰醫院的張睿欣醫師幫我們解說,面對肝臟問題,要注意什麼?   肝臟最大的問題還是肝炎 無論是肝癌還是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還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病毒性肝炎,...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一個人的腦容量就那麼大,需記在心頭的事卻特別多、總忙得不可開交,時常讓腦力過勞。」當繁忙過後,伴隨忘東忘西的症狀出現,是惹上『失智症』塵埃?汾陽中醫診所院長 郭威均中醫師指出,若熬夜,加上後半段失眠,腎經、腎氣皆虧損嚴重,精神無法集中,常靠喝杯濃咖啡提神。對...

閱讀詳情 »

高溫炎夏即將來臨,該如何預防食品中毒?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除了留意食材鮮度與存放環境外,在食材料理上也須特別留意將生熟食分別處理,尤其居家烹調時最好準備至少兩套砧板、刀具,以免病菌交叉感染!  為了保障飲食安全,「生熟食分開處理」是許多食品安全準則的基本要求,即便是居家烹調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