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瘦高男注意!15歲「自發性氣胸」少年 反覆發作險要命

瘦高男注意!15歲「自發性氣胸」少年 反覆發作險要命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過去曾有氣胸病史的15歲鄭同學,日前因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並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鄭同學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病人,術後第5天,鄭同學平安出院,免於氣胸復發之苦。


你可能聽過氣胸 但你知道氣胸是什麼嗎?


氣胸是指因外傷或無任何外在因素的情況下,肺泡破裂,導致空氣不正常進入肋膜腔,引發肺臟部分或完全塌陷,使患者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洪嘉聰說明,自發性氣胸好發於16至24歲間,高瘦身材、有家族病史的年輕男性,且在未手術的情況下,復發率可高達30%至50%。


自發性氣胸可能復發 搭飛機前需諮詢醫師


自發性氣胸若是未適當治療且頻繁復發,大量氣體反覆進入肋膜腔,不斷壓迫肺臟及心臟,致使肺部完全塌陷、血液回流受阻,就可能演變為「張力性氣胸」,發生缺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除了自發性氣胸,呼吸系統疾病、抽菸或創傷也可能造成「續發性氣胸」、「創傷性氣胸」。洪嘉聰提醒,曾氣胸發作的患者,當出現呼吸困難或胸痛時,應盡早就醫、接受治療;另外,應避免氣壓變化大的活動,如潛水、高空跳傘等,若需搭乘飛機也應先向醫師諮詢,以減少發作機率。


瘦高男注意!15歲「自發性氣胸」少年 反覆發作險要命

▲鄭同學因氣胸導致肺部塌陷(左),經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後,肺部完全擴張(右)。(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氣胸一旦發作 該怎麼辦?


看到氣胸患者時,洪嘉聰指出,會評估嚴重程度視病情給予不同治療。若氣胸範圍較小,可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吸純氧,待空氣自行吸收,或以胸管引流胸腔多餘空氣,加速病患恢復;若以手術方式治療氣胸,醫師除了切除異常肺泡外,會視病情需求執行肺臟與肋膜間的沾黏手術,避免空氣再度進入肋膜腔,誘發氣胸發作。


傳統治療氣胸採用「開胸手術」,在肋間劃出約10公分的切口,但術後傷口的疼痛時間與恢復期都較長,所以病人接受意願低。隨著醫療進步,為降低復發率與縮小手術傷口,近年採胸腔內視鏡手術治療,切口大小不超過3公分,能將復發率降低至5%以下,但若要在一次手術中同時處理雙側氣胸,患者胸腔的雙側皆會有切口,不但會增加手術的時間、雙側傷口也會增加病人疼痛不適感,延長病人的復原時間。


而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是在胸骨下方劃開一小切口,進入胸腔以進行手術,不僅可以同時處理雙側氣胸,更能避開肋間神經之壓迫,減少病人術後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真實世界上演「激怒李蕾」 「性成癮症」成熱搜關鍵字
▸常見辛香料替菜餚添香氣 雖是配角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根據統計,在同一個時間點,幼兒園裡約有3種不同的病毒在流行,且病毒每年會變異,因此常見家中寶貝上幼兒園後,大大小小感染不斷。醫師提醒,家長、幼托園所與孩子需一起注意環境清潔,並保持孩子良好習慣,以免走上一進幼兒園就被病毒入侵的宿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黃正憲醫師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有長期熬夜的習慣嗎?小心,恐容易出現腎陰虧損的現象;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明和指出,發生腎陰虧損時,容易有耳鳴、口乾舌燥、暈眩、盜汗、陽萎等症狀,尤其腎臟功能若出現問題,甚至會出現多尿、血尿等異常變化。以西醫而言,腎臟是由兩百四十萬的腎元組成,主要負責代謝體內的排泄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食道癌患者若無攝取足夠的營養,恐會因體力不足,影響療程;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施曉婷指出,食道癌患者主要因吞嚥困難,導致易缺乏營養素,造成體重降低,甚至抵抗力減弱,就可能會使治療上更為困難,因此如何有效攝取足夠營養,成為治療中主要的關鍵之一。營養師施曉婷進一步說明,首先除了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老人家常發生骨折,且會因此而長期臥病在床,並極易因此而死亡。其實,老人家要想減少骨折機會,除了應該要增加骨密度之外,更應該要增加肌肉力量,才不致於因為肌肉無力而造成跌倒,進而發生骨折不幸。至於想要增加肌肉力量,運動是最重要的方法,由於老人外出運動意外多,使得有越來越多人會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