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友嚴重疲憊感 需專業治療

癌友嚴重疲憊感 需專業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卵巢癌的張女士,每次化療完後,都無法走路、吃飯或喝水,全身軟趴趴,無法集中精神,感到身心俱疲。衛福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駿逸表示,癌友常見的疲憊感不只是「累」,而是癌因性疲憊症,是由癌症引起情緒、生理的筋疲力盡,無法透過休息緩解。事實上,許多患者甚至醫護人員,沒有想過疲憊的狀況,應接受適當的協助和治療。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指出,76%的患者在罹病或治療過程中,曾經歷或現在正面對疲憊情形。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透露,對於不同癌種和治療方式的患者來說,癌因性疲憊症都是生理困擾的前三名,甚至超越噁心嘔吐、掉髮或疼痛等不適,常讓患者陷入難以言喻的沮喪感之中。 陳駿逸說,罹癌後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治療時應先評估癌因性疲憊症的嚴重程度,並排除營養不良和睡眠障礙等問題。若是輕度癌因性疲憊症,可以非藥物方式改善,如飲食營養指導、運動、節省能量等原則,像是坐著做事、使用輔助器維持好的姿勢和穿著寬鬆衣物等。其中,運動相當重要,每周應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找復健科醫師設計合適療程,或加入太極拳、游泳、健走等團體運動。 若是中、重度癌因性疲憊症,可使用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的處方藥,像是黃耆多醣注射針劑治療。呼籲癌友不應把癌因性疲憊當作理所當然的現象,而獨自忍受不敢喊累,應請求醫師的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36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運動也是如此!適度運動可以帶來身心健康,但過量運動則可能導致運動傷害。一般人可能因為許久沒動,突然大量運動後,導致身體痠痛好幾天,運動員更是運動傷害的常客,尤其籃球員容易有身體接觸與碰撞,無形中受傷機率提高,即使不慎受傷也不希望後續影響團隊的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多歲長年旅居國外的愛滋感染者黃先生(化名),原本固定每三個月回台就診領藥,但今年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遲返台時間而處方藥物用之竭盡,初期無症狀故不以為意,沒想到B肝病毒反彈引發猛爆性肝炎,險些釀成致命悲劇。新冠疫情排擠慢性病患者回診 愛滋也不例外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外電報導】長期研究威而鋼對腦部作用的美國科學家指出,「威而鋼可能同時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有效藥物」。克里夫蘭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健保資料庫中,多達700多萬位患者的醫學統計數據,發現有在服用威而鋼的男性相較未服用者,似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之風險,接著進行進一步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日各界熱烈討論該如何接種疫苗,提升疫苗覆蓋率以及該不該提前施打追加劑。指揮中心今日邀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黃玉成分析疫苗接種的副作用以及未來的計劃。 黃玉成針對各疫苗的施打規則分析其副作用。從所有疫苗的觀察來看,可得出大略的結論:以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