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專家公佈防癌七個秘訣:經常運動

癌症專家公佈防癌七個秘訣:經常運動

注射疫苗,有備無患。部分癌症與某些病毒的關聯已經得到證實,針對這些癌症,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除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外,每個人都有必要接種乙肝疫苗,特別是可能接觸受感染血液或體液的醫療工作者等。此外,26歲或26歲以下、以前沒有註射過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的青年男女,都可以注射該疫苗,有助於預防宮頸癌和其他生殖器癌症,以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發生。

  拒絕煙草,保護全身。吸煙已經被證明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肺癌、膀胱癌、子宮癌、腎癌等。不管是哪一種煙,包括咀嚼煙草製品、吸二手煙等都有可能讓你身患癌症。如果自己實在戒不掉煙,不妨請醫生開點戒菸產品,諮詢些戒菸技巧。

  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雖然無法保證一點垃圾食品都不碰,但調整一下自己的膳食結構還是可以做到的,包括每天食用足夠的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和豆類食物。少吃高脂肪食品,特別是來自動物的脂肪。喝酒時不要貪杯,飲酒量越大,酒齡越長,患乳腺癌、結腸癌、肺癌、腎癌以及肝癌等各種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經常運動,適當減肥。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腎癌等的風險,經常讓身體動一動,除了能幫你控制體重,其本身就能降低患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總的來說,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的運動時間,一周至少要有150分鐘左右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是75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曬對太陽,護好皮膚。曬太陽對身體有益,但也要曬得對。這對預防皮膚癌效果非常明顯。陽光強烈時,在戶外最好選擇亮色,寬鬆但編織緊密的衣服,以反射更多的紫外線;多塗幾次防曬霜,戴上太陽鏡和寬帽簷的帽子。平時要注意盡量躲開早上10點至下午4點這段時間的太陽;不要使用日光浴床和太陽燈,它們也會帶來過量紫外線照射。

  預防感染,降低風險。另一個預防癌症的有效方法是,杜絕可能導致癌症的感染,包括在註射、輸血時千萬不能重複使用一次性針頭,最大程度降低感染乙肝、丙肝等的風險;使用血液製品時務必要謹慎;保證安全的性生活,限制性伴侶數量,性生活時帶上安全套等。

  定期體檢,防患未然。定期體檢,篩查皮膚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越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可能性也就最大。體檢只需花上半天時間“折騰”一下,可能會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妳的肥胖可能不是真胖,而是水腫作怪!不少女性朋友血壓偏低、飲食嗜辣重鹹、排便一粒粒有如羊屎般,手腳容易出現瘀青,又不喜歡運動,看起來肥肥胖胖。營養師表示,這類族群造成外觀微胖的主因,其實是水腫而不是肥胖,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及多運動,就能輕鬆擺脫虛胖的困擾。許多女性上班族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歲的李姓老翁,其家人曾多次建議他參加大腸癌篩檢,但他都以「沒病做什麼檢查」為由拒絕,日前出現便祕、腹痛等症狀到醫院求診,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癌引發腸阻塞併發症,他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家人的勸告。大腸癌連續6年都是國人癌症發生第一名,每年約有1萬4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擔心找不到廁所,就不願意出門旅遊,好發在青壯年的罕見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長期飽受腹痛、腹瀉之苦,甚至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不但嚴重影響工作、就學,許多病友也擔心隨時要找廁所,視旅遊、踏青為畏途。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常務理事、高雄巿立小港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根據衛福部102年的統計分析發現,新診斷的肺癌病患中,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醫師提醒,若民眾是屬於高危險群並且未定期篩檢肺部者,建議至少兩年一次,才能有效降低國人逐年上升的肺癌死亡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暨胸腔科主任柯政昌醫師表示,在台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