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黴菌感染症致死率高 中榮超前部署快速診斷

白黴菌感染症致死率高 中榮超前部署快速診斷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隨著疫苗的問世及接種率的提高,許多國家的疫情已逐漸獲得控制。然而在南亞的印度地區,爆發了第二波的COVID-19疫情,至目前為止COVID-19的確診病例已超過2800萬例,死亡人數達33.7萬例。不僅如此,在COVID-19第二波疫情的同時,也出現了白黴菌感染症的爆發。至今年5月底為止,印度白黴菌感染症病例已達9000多例,死亡率高達50%。

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劉伯瑜與中興大學生科院老師林琦然共同研究發現,這次印度爆發的高致死率白黴菌感染症(又稱白黴菌感染症)。造成白黴菌症之主要感染黴菌為白黴菌門(Mucoromycota),其中包含大家比較常聽到的麵包霉Rhizopus、Mucor Lichtheimia,與比較罕見的Apophysomyces、Cunninghamella、Rhizomucor Saksenaea等。這些真菌是常見的環境腐生真菌,在土壤、腐爛水果或蔬菜及動物屍體及糞便中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因麵包上面的Rhizopus及Mucor黴菌的孢子囊及孢子通常是灰色或黑色,故此類真菌有時候被會誤稱為黑黴菌。

感染鼻竇、腦部、肺部及皮膚,症狀包含鼻塞、眼睛及臉頰腫脹等
白黴菌感染症是一種嚴重的黴菌感染疾病,一般而言並不常見,但會發生在免疫功能不良的患者,其中包含造血幹細胞移植、實體器官移植、血液惡性腫瘤和未受控制的糖尿病,由人類吸入空氣中黴菌的孢子所造成。白黴菌會感染人類的鼻竇、腦部、肺部及皮膚等部位,病患會出現鼻塞、眼睛及臉頰腫脹等症狀。感染後,若不及時治療,白黴菌將快速擴散,導致患者死亡。傳統上,白黴菌病是以組織病理學檢查、培養或輔佐電腦斷層掃描來診斷,但上述檢測方法可能有時效與敏感性的問題,因此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單位使用PCR的方法,來解決上述的問題。

中榮感染科引進可以檢測毛黴菌感染症的核酸檢測試劑,劉伯瑜表示,國外的研究顯示PCR的敏感性及專一性可高於9成以上,能夠快速地診斷出白黴菌感染病,更早的開始適當的治療。台灣面臨COVID-19的挑戰,是否也將有相關黴菌感染症或其他伺機性傳染疾病的發生,需要我們齊心以高科技的前瞻思維,一起守護台灣。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搶救台灣低迷生育率 不孕症治療補助再升級

告別NG視訊大作戰! 居家辦公更要美得宛若拯救地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天呀!肥胖的壞處又多了1個,而且這可能是很少人會聯想到的。最近有新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增加罹患牙齦疾病的風險,研究結果發表在《牙科研究雜誌》(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上。 從研究中發現,肥胖引起的慢性發炎症狀,可能會引發稱為破骨細胞的發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桃園報導】西堤傳染鏈持續擴大,現已燒進電子廠。在21日深夜傳出有任職於桃園市大園區遠雄自貿港園區的亞旭電子公司內移工確診,人數多達60人。而2位移工曾前往西堤用餐卻未做實聯制,第1時間也未匡列採檢,因而造成疫情的漫延。 在21日下午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中公布,該廠區有6人確診,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發表藥品回收公告,一款由溫士頓醫藥開發的眼藥膏「鹽酸四環素」傳出不良品通報,指出藥品顏色有明顯變化,故啟動回收。 據食藥署說明,「鹽酸四環素」主成分為「TETRACYCLINE HCL」,主要用於眼部細菌傳染性炎症,使用的人不能隨意停藥。食藥署表示,本次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疫情再度升溫,讓許多人考慮重拾自煮的生活,為了讓民眾在家也能吃得營養,提升免疫力,大林慈濟醫院邀集營養師曹長安、沈芝瑩與師傅吳家瑋分享「起司雙色地瓜可樂餅」食譜,透過這道防疫蔬食好料理讓家中大小朋友補充所需營養外,也能一起同樂動手做,在家防疫又能培養親子關係。可樂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