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蛇入侵耳朵未根治 恐留下眩暈、耳鳴後遺症

皮蛇入侵耳朵未根治 恐留下眩暈 耳鳴後遺症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1名婦人近日時常感覺耳朵疼痛,某天早晨起床後,竟然猛一陣頭暈目眩,幾乎無法站立,躺在床上許久才稍有好轉,起初婦人以為只是睡眠品質差導致精神疲累而不以為意。不料,1周後還發現耳朵附近長出許多顆小皰疹,就醫後驚見是「皮蛇」入侵耳朵,傷及內耳平衡神經,才導致眩暈發作。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帶狀皰疹病毒就是俗稱的「皮蛇」,發作時背部、頭部、耳朵,甚至私處都有可能會長。上述婦人就是遭到病毒入侵耳內三半規管,造成內耳功能受損,才會引發眩暈。當皮蛇長在耳朵,可能會造成耳痛、眩暈、耳鳴或聽力受損等現象,一定要及早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如顏面神經失調。


李宏信指出,耳部皮蛇經治療後,可能仍會有頭暈的後遺症,應持續治療到好,才不會演變成永久性眩暈。除了病毒所致的眩暈之外,一般人會眩暈主要還有耳石脫落或梅尼爾氏症等因素。


其中,耳石脫落時會引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被稱為耳石症。李宏信說明,症狀通常僅發生數秒鐘,當頭部轉動或移動時,前庭系統的耳石脫落,掉進半規管裡滾動,造成內耳淋巴液流動不平衡,因而引發眩暈。


至於梅尼爾氏症的成因多為內耳淋巴液積水,正常人的內耳中會維持一定流量的淋巴液,以維持生理機能,但是當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時,就會造成血流阻塞,李宏信指出,若再加上生活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使血管收縮過度,在血流更加不順暢的情況下,組織便會缺血壞死,導致內耳神經萎縮,此時眩暈、耳鳴、重聽等症狀也會隨之出現或情況惡化。


李宏信進一步解釋,臨床上治療急性眩暈症,必須先降低內耳壓力,故大多先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之鹽份和水份,待症狀較為緩解後,再給予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病情嚴重者需長期治療,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若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明顯改善,也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以手術的方式來治療。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任何手術都存有風險,且手術治療眩暈後仍有復發的機率,因此必須審慎評估,一般並不鼓勵患者以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通常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都能獲得改善,也能有效治療眩暈。並叮囑患者飲食應盡量清淡,避免重口味食物,因為鹽份會使內耳淋巴液積水惡化,影響復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數位All-on-4全口重建技術 翻轉「無齒」人生1日可達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夜深人靜時,打鼾聲最擾人清夢。但除了擾人清夢,許多人不知道打鼾其實跟健康息息相關。研究指出,鼾聲產生的聲波是可能傷害頸部血管的內皮組織,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腦中風等病症有間接或直接的關連性。熟睡時肌肉放鬆 造成上呼吸道的部分狹窄安南醫院耳鼻喉科劉金瑞醫師說明,打鼾聲的形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變涼,進入冬季,在季節交替之時,特別容易出現禽流感疫情,加上近期中國大陸持續發生有民眾感染新型A型流感之病例,令民眾擔憂。為了加強大眾對於新型A型流感的認識,並了解如何有效防治,疾管署舉辦臉書直播活動,邀請曾主持知名外景美食節目的主持人林彥君,以及防疫醫師鄔豪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範腸病毒 家長.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腸病毒疫情近2週有逐漸上升趨勢,根據疾管署統計,11月中旬短短幾天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0,427人,較前一週上升13.8%,已連續兩週上升且接近流行閾值,又以中部以北及東區為主要範圍,因此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應加強個人及幼童手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母親不離不棄 伴兒脫離毒癮阿洲(化名)高職時期翹課翹家流連於網咖,爾後在網咖結交到藥頭朋友,在基於好奇及朋友慫恿下開始使用安非他命,斷斷續續施用了2年。某次警方臨檢時被查獲持有毒品,後進勒戒所勒戒,勒戒期間母親都會準時出席會客,但有一次母親沒有前來,後來才得知母親因前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