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蛇入侵耳朵未根治 恐留下眩暈、耳鳴後遺症

皮蛇入侵耳朵未根治 恐留下眩暈 耳鳴後遺症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1名婦人近日時常感覺耳朵疼痛,某天早晨起床後,竟然猛一陣頭暈目眩,幾乎無法站立,躺在床上許久才稍有好轉,起初婦人以為只是睡眠品質差導致精神疲累而不以為意。不料,1周後還發現耳朵附近長出許多顆小皰疹,就醫後驚見是「皮蛇」入侵耳朵,傷及內耳平衡神經,才導致眩暈發作。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帶狀皰疹病毒就是俗稱的「皮蛇」,發作時背部、頭部、耳朵,甚至私處都有可能會長。上述婦人就是遭到病毒入侵耳內三半規管,造成內耳功能受損,才會引發眩暈。當皮蛇長在耳朵,可能會造成耳痛、眩暈、耳鳴或聽力受損等現象,一定要及早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如顏面神經失調。


李宏信指出,耳部皮蛇經治療後,可能仍會有頭暈的後遺症,應持續治療到好,才不會演變成永久性眩暈。除了病毒所致的眩暈之外,一般人會眩暈主要還有耳石脫落或梅尼爾氏症等因素。


其中,耳石脫落時會引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被稱為耳石症。李宏信說明,症狀通常僅發生數秒鐘,當頭部轉動或移動時,前庭系統的耳石脫落,掉進半規管裡滾動,造成內耳淋巴液流動不平衡,因而引發眩暈。


至於梅尼爾氏症的成因多為內耳淋巴液積水,正常人的內耳中會維持一定流量的淋巴液,以維持生理機能,但是當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時,就會造成血流阻塞,李宏信指出,若再加上生活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使血管收縮過度,在血流更加不順暢的情況下,組織便會缺血壞死,導致內耳神經萎縮,此時眩暈、耳鳴、重聽等症狀也會隨之出現或情況惡化。


李宏信進一步解釋,臨床上治療急性眩暈症,必須先降低內耳壓力,故大多先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之鹽份和水份,待症狀較為緩解後,再給予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病情嚴重者需長期治療,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若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明顯改善,也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以手術的方式來治療。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任何手術都存有風險,且手術治療眩暈後仍有復發的機率,因此必須審慎評估,一般並不鼓勵患者以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通常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都能獲得改善,也能有效治療眩暈。並叮囑患者飲食應盡量清淡,避免重口味食物,因為鹽份會使內耳淋巴液積水惡化,影響復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數位All-on-4全口重建技術 翻轉「無齒」人生1日可達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現代醫學發展的進步,不孕症患者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的風氣越來越盛行。根據統計,目前不孕症患者做試管的懷孕成功率大約有4~5成,但在經過中醫調理後,試管嬰兒可更加提高懷孕的機率,因此,中西醫合併治療儼然成為現在不孕治療的新趨勢。老祖宗智慧傳承中醫 為患者打造好孕體質中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關節紅腫疼痛難忍,影響生活品質!中醫師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爲避免關節不可逆的變形,必須在發病初期開始使用藥物控制,及早治療,生活品質越好,雖然需要長期服藥,病情穩定仍有減藥的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

閱讀詳情 »

紅豆、綠豆、毛豆、黃豆、黑豆各式各樣的豆,是不是讓你搞不清楚哪些蛋白質多,又有哪些澱粉、碳水化合物比較多呢?營養師也常常碰到民眾分不清楚「豆」的分類,在營養學上紅豆、綠豆是全穀雜糧類,澱粉較;而毛豆、黃豆、黑豆則屬於豆魚蛋肉類,蛋白質含量豐富,也是我們今天介紹的主角們喔!   專欄目錄 ...

閱讀詳情 »

在菜市場賣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從小吃到大的鱈魚,竟然很有可能是大比目魚!事實上真正的鱈魚非常稀少,我們在市場買到的可能是扁扁眼睛長同一邊的“大”比目魚居多。 整條大比目魚身長可以長到跟一個成年男性身高差不多,因此常見的販售方式是截切的魚排,但截切的切面如果沒特別注意,跟真的鱈魚排有點像,較難分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