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益生菌革命!營養師輕食「保證菌數」成業界標竿

益生菌革命!營養師輕食「保證菌數」成業界標竿

國際上,針對益生菌的研究論文達32000篇以上,多數學者認為,益生菌有助於增加保護力,因此益生菌的討論度在最近一年逐漸高漲,銷量也穩坐保健食品之冠。據觀察,每2個家庭中,就會有1個購買益生菌。其中,擁有上千網友好評、17萬人真實回購的「營養師輕食」,就在這樣的時期脫穎而出。

市面上的益生菌百百款,具有預防醫療10年經驗的江欣樺營養師,於2015年創立「營養師輕食」保健品牌,不但是品牌創辦人,更是產品研發人。致力於益生菌研究,獲獎無數,並樂於透過YouTube、Podcast傳遞正確的保健知識。

益生菌革命!營養師輕食「保證菌數」成業界標竿益生菌革命1.0 拒用球菌

過去台灣廠商,以添加「糞腸球菌」、「屎腸球菌」為主流,但這兩株菌有安全風險,因此在2019年食藥署宣布使用限制。江欣樺營養師表示,「其實業界都清楚,球菌的成本非常低,所以廠商才愛用,但真的對消費者有益嗎?我是一名營養師,又是研發人,當然不能愧對自己的專業。大多論文的研究是桿菌>球菌,所以我的產品也只使用桿菌。」

益生菌革命2.0 100%無添加

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買益生菌,大多品牌卻喜歡加入甜味劑、氯化鉀、果汁粉等等的食品添加物,但這些成分我們真的需要嗎?(延伸閱讀:益生菌4大挑選守則

江欣樺營養師說到,「當時我在工廠發現,怎麼庫房裡的添加物比原菌粉還多?作業人員說:『益生菌產品有九成以上是放添加物、一成才是放原菌粉』,後來才知道用添加物來稀釋原菌粉,是業界常態。所以我把沒用的通通去除,做出一款只有純粹好菌的益生菌產品。」

300億機能益生菌」成份展開僅有玉米澱粉、果寡醣(益生質)、益生菌,於2020年獲得世界級A.A.無添加國際認證的最高榮譽「100%無添加」,而非普通的一星、二星。代表793項食品添加物都不能有,包括常見的氯化鉀、硬脂酸鎂,更不用說果汁粉、甜味劑等,只能有純粹的好菌。並且2021年再獲慈悅Clean Label雙潔淨標章,成為台灣第一擁有國內外潔淨認證的益生菌。

益生菌革命!營養師輕食「保證菌數」成業界標竿益生菌革命3.0 SYNPACK™保證菌數

2021年,「營養師輕食」使用SYNPACK™技術,是台灣第一強調「保證菌數」的益生菌,直到效期的最後一天,都有300億的菌數。此技術擁有台灣三項專利,從菌的培養、充填到包裝,採一段式生產,菌粉不離廠。才能掌握製菌的溫度、濕度、水分,有效提高活菌存活力。並且把原始菌數拉到2000億/2g以上,才能保證有效期2年內,菌數還有300億以上,而保證「300億」這個數字,則是台灣目前最頂端的技術。

吃起來不甜,已是基本,加上保證菌數,才是好的益生菌

現在大多消費者都知道益生菌不該有砂糖、甜味劑等等的添加物,因此「保證菌數」就是一場即刻啟動的「益生菌革命」。江欣樺營養師表示,「大多廠商宣稱的超高菌數,其實只是出廠時的菌數,經過物流配送、長時間存放,活菌還剩多少?若要解決此劣幣,就必須做出符合『保證菌數』的良幣,才能避免消費者吃到菌數不足的益生菌。」

教育先行,若沒有普及正確的保健知識,再好的產品,消費者也無法理解,只會不斷被不肖廠商的話術矇騙。在訪問江欣樺營養師前,筆者也看了「營養師輕食」的產品及文章頁面。與一般的購物網站不同,「營養師輕食」更強調的是傳遞正確的觀念。對此江欣樺營養師表示,「從倡導拒用球菌,到100%無添加,再到現在的保證菌數300億,每項都是當下時空的必然改革。這就是我的理念、我的益生菌革命。」

相關推薦

  "老化"是人體自然現象,不管做什麼都無法阻止,而所有人都知道,只要過了某個年齡,肌膚就會開始失去應有的水潤光澤並開始老化,但你仍然可以採取一些動作來減緩增齡的速度,以下就將為你介紹延緩老化的七個方法: 1.多喝水補充水分可以避免內臟流失太多水分並維持身體正常機能,而最棒的是當體內水分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社會上自殺、殺人案件頻傳,暴力事件更是時有所聞;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認為,政府對於心理健康策略應進行全面性的研究與修正,須做全方位的照護,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的發生。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表示,相較於對生理健康的重視,政府對國人的心理健康一向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台北市文山區某派出所員警日前在辦公室內舉槍自殺,讓人怵目驚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嚴祥鸞指出,與一般上班族相較,警察所承受的壓力更為沈重,這次無預警的自殺事件突顯出警務人員自殺預防上仍有漏洞。(圖片來源/取自網路)該名死者為50多歲男子,今年才晉升派出所副所長。警方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以往治療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患者,需以微創的血管支架置入手術,以及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必須分次進行,且手術時間長,也需要移動患者,不但加重醫師工作量,更造成病人的感染風險。台北榮總今年開始啟用「複合式手術室」,由心臟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可在同一時間、同一手術室,完成結合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