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學校周圍越多便利店 學生越愛喝酒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學校離便利商店越近,學生喝酒的機會越高!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國、高中學校附近的便利商店越密集,該校學生近半年內有喝酒的比率就越高,密集最高地區可多出8%。兒福聯盟呼籲,很多青少年誤以為「啤酒不是酒」,政府應先行加強販售者自律及社區團體宣導,代替直接罰則。

該研究是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院研究團隊,在2004-2006年間,針對全國北中南東387間國、高中,超過5萬名青少年進行分析,其中每5名國高中生就有1名近半年內曾喝酒。

依學校方圓1公里內,約走路12-15分鐘距離的便利商店數,以密度分為低、中、高三級;發現便利商店密度中、高的學校學生,其最近半年內有喝酒比例分別增加了4%與8%。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王世亨表示,據美、澳等國相關研究,同樣能佐證所處地區買酒機會多,相對喝酒機率也提高。

另外發現,若以一週零用錢500元作分界,零用錢較多的學生,半年內有喝酒比率比零用錢少者高出50%;研究者推估,便利商店越密集越近都會區,消費能力高,相對孩子零用錢較多,可能是增加喝酒機率的重要因素。其他因子包括蹺課或逃家經驗、家庭環境等。

台大社工系主任暨兒福聯盟董事長馮燕表示,便利商店中啤酒通常與飲料同放,沒有任何分界,以致青少年常誤以為「啤酒不是酒」,增加喝酒機會。依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販售業者如果販賣菸或酒給18歲以下青少年,可處以6至30萬元罰鍰;但她認為,販售者自律加上社區組織支援宣導,才是最佳防範方式!

馮燕說,在英國年輕人買酒時,店員會要求出示駕照等身分證件,可避免青少年假冒可喝酒年齡;另建議販售業者將酒類單獨放一櫃,並在冰櫃玻璃門上明顯標示酒類飲品,以免青少年誤把酒當飲料喝。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330

相關推薦

徐先生因手指割傷,削掉一小塊肉,至急診室求醫,醫師開立外用塗抹及口服抗生素,徐先生因擔心抗藥性,所以排斥服用抗生素,求助新竹市衛生局,希望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衛生局洪士奇局長表示,會造成人類感染的來源很多,包括有細菌、病毒、黴菌與寄生蟲等,而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非細菌所造成的感染是無法藉由抗生素...

閱讀詳情 »

研究發現,天氣寒冷,人體大腦中調節情緒的血清素濃度隨之下降,情緒就會低落。專家提醒,運動可以帶來好心情,即使天氣陰冷,還是應該找機會運動,揮別憂鬱情緒。 維他露基金會、董氏基金會2月4日舉辦「樂動最潮-2013『憂』『鬱』已過季」記者會,邀請「小鬼」黃鴻升當代言人,希望國人能夠透過運動紓解生活遭遇的...

閱讀詳情 »

大陸民眾在香港、紐西蘭等地狂買嬰兒奶粉,其實國人也不遑多讓,衛生署調查發現,國人出國旅遊時,以自行食用的食品名義申請進口的物品也是嬰兒奶粉。至於隨身行李,則以來自美國的錠狀、膠囊狀維他命數量最多。 依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民眾進口自行食用的食品(大閘蟹及禁止進口牛肉產品除外),重量在6公斤以下,...

閱讀詳情 »

對於全口無牙的民眾而言,「吃」常成為生活中的困擾而非享受,要選擇配戴假牙或是植牙來解決進食困擾,考慮因素除了費用,最重要的必須視齒槽骨狀況而定。隨著技術發展,目前新的改良技術,可讓全口無牙患者在3-5天裝置完成固定式假牙,裝完當天即可正常進食,解決植牙的長時間療程困擾,以及活動式假牙穩定問題。 假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