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破除系統化療程 - HKBPPC脊醫中心度身痛症治療方案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4月28日 - HKBPPC脊醫中心推出度身痛症治療方案,為每一個客戶度身制訂一系列的針對性治療方案。痛症問題普遍被視為無藥可醫,而且藥石亂投可能毫無用處,做法治標不治本。但根據 HKBPPC 的脊醫解釋,大部份痛症問題只要釐清根源部位,以正確的脊椎治療手法,能有效緩解及達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個人化的痛症治療方案才是有效的良策。

低頭族頸部超負重 四十歲前患頸痛

本港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慢性痛症疾病,即每10位人士就有一名是受痛症困擾的患者。以往被認為是老人病的痛症,在2017年亦呈年輕化趨勢。HKBPPC是一所香港脊醫中心,他們提到,根據九龍醫院物理治療部的統計,每年二萬五千名新症當中,約有三成患者在四十歲以下,主要因頸痛求診(約兩成人)。

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及遊戲機亦是患者的主要痛症成因之一。正常頭部已有約 10-12 磅的重量,當垂頭達15度頸部承受增加至約 27 磅的重量;30 度時重量則達至約 40 磅。普遍使用電子產品垂頭幅度多於20度,讓頸部增加受重及引致肌肉繃緊,從而出現頸椎孤度變直、頸椎錯位、和肌肉勞損等情況,增加患上頸痛的風險。

痛症越按會越痛 脊醫對症下「治療」

痛症發作時固然疼痛難當,日常生活、情緒亦會受到影響。為了讓痛症徹底根治,不少患者都希望盡快尋求協助解決痛楚,而忽略痛症的根本成因。

了解痛症出現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同樣重要,痛症的複雜性有時更難以診斷。以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為例,坐骨神經是全身最長的神經線,若神經線受損亦容易引起附近軟組織發炎。特別在盤骨位置,神經線密集又錯綜複雜,加大診斷痛症患處的難度,有時更令患者本人混淆痛症的根本位置。

因此HKBPPC以專業的脊醫角度出發,脊醫以「不開刀、不吃藥、不打針」為宗旨治療患者痛症,以嚴謹和專業方法、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儀器準確判斷痛症患處,再配合脊醫治療手法根據患者情況和成因進行針對性的痛症治療

脊醫度身制定痛症治療方案

通過正規和詳細的身體檢查,HKBPPC脊醫中心為每位痛症患者揭示痛症成因及設計專屬的個人化痛症治療方案。除了利用專業的診斷儀器作詳細檢查,如X光或磁力共震,精準定位痛症患處。同時會對患者生活作全面的認識,包括日常姿勢、習慣、病發時間、其他意外病史等,協助推測痛症原因。

綜合所有數據及資料,HKBPPC脊醫中心及其脊醫會考慮多種治療方案,包括脊椎調整、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等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亦會與患者討論生活上姿勢改善建議或注意事項。

 

關於 HKBPCC脊醫中心
HKBPPC脊醫中心專注於治療脊骨及其他痛症問題,以「不開刀、不吃藥、不打針」為前題下為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中心明白脊骨神經健康對身體機能的重要影響,致力向大眾推廣脊骨健康的重要性及預防脊骨問題的護脊建議,向社會普及脊骨健康的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HKBPPC脊醫中心的治療範圍和痛症資訊,請瀏覽https://hkbppc.com

相關推薦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自4月1日起,3種免疫療法藥物給付標準,像給了罹癌病人「一線生機」。實際採用過免疫治療方法的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邱國樑醫師表示,免疫療法除了價格昂貴也並非人人適用,必須審慎與醫師討論。 73歲的周女士因長期咳嗽而就醫,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罹患肺癌第3期。家屬考慮親人...

閱讀詳情 »

急性動脈阻塞或破裂意即俗稱的「中風」,造成血流無法供應組織的疾病,泛指腦血管的病變,但其實四肢動脈亦可能有同樣的致病機轉。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常見是因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形成血栓,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心臟內形成的血塊。 腿部或骨盆部動脈血管阻塞後跛行的早期症狀,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便會「痠、麻...

閱讀詳情 »

謝爸爸生前住院時,求生意志堅定,向醫師表達願意接受積極治療,也選擇了氣切,但最後卻在極端痛苦下,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令家人相當不捨與難過。為此,他的另一半與女兒決定不要走這一遭,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 謝媽媽被確診輕度失智症,謝家女兒在得知今年1月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上路後,趕緊帶著媽媽至「預立...

閱讀詳情 »

烏干達1名前放射科技師合夥創辦公司,開發1種新的可攜式掃描機,成功挽救16條岌岌可危的生命。 超音波掃描是1項成熟的人體器官檢查技術,但對於電力不足的偏鄉地區,卻是難以負擔的醫療措施。烏干達1家新創公司最近開發了1種新的可攜式掃描機,不需要龐大的設備,只要與筆電或是智慧手機連結就可以進行掃描,大幅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