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冬氣溫開始下降 銀髮族留意4疾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資深氣象專家主播紛紛提出叮囑提醒民眾今年(2021)的冬天會提早報到,天氣會很冷,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60歲以上的銀髮族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功能愈來愈老化或退化,抵抗力相對減弱,面對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時,容易引發4疾病,應多強化預防保健,避免誘發疾病或舊病復發。

1.心血管疾病

從季節來看,心血管疾病好發秋冬時節,根據國健署公佈的調查報告,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臟病猝死高危險期,究其因與低溫有關,氣溫驟降,容易使血管收縮,導致週邊血管阻力上升,增加心臟負荷,易有胸悶、胸痛不適感,甚至會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可能,務必要做好保暖措施,同時要天天量血壓控制血壓的穩定,防止因低溫或溫差過大,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退化性關節炎

天氣變冷,有退化性關節炎、痛風症狀的患者常會有膝蓋痠痛、緊繃、卡卡的不舒服感,天氣過冷可使關節酸痛的症狀加重,這是關節受到天冷關係,壓力會倍增,如果軟骨調節功能不足,不僅會感到疼痛外,還會有僵硬之感。年齡大於65歲的長者,多半有因老年退化或關節過度使用,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建議換季期間,要注意手、腳關節部位的保暖,熱敷、泡熱水澡都是減緩關節痠痛的好方法。同時可多做伸展運動,提高頭頸部、腰腹部的核心肌群力量,以及訓練關節部位的肌耐力不要增加關節的負擔,以降低痠痛感。

秋冬氣溫開始下降 銀髮族留意4疾病

3.感冒

根據研究秋冬的氣溫愈來愈低乾燥氣候有利病毒發展成穩定性,分子更小的微粒,致使傳播力更強,加上銀髮族的抵抗力普遍較低,出現感冒、流感機率加劇,除了穿暖、睡暖以外,更需勤於洗手,減少病毒傳染機會,同時要避免用手去摸眼口鼻等器官,儘量避免常出入公共場所,外出時要戴口罩,也不要在不通風的地方待太久並接種流感疫苗,可增加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

4.腸胃疾病

隨著天氣的轉變,有胃疾的長者要注意復發的可能因為身體受到寒冷的刺激後,會促使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常會發生胃腸痙攣性收縮的不舒服。建議秋冬之際,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飲食方面更應盡量避免過於油膩,少吃甜食、或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多吃溫潤、軟嫩、清淡、新鮮食物

秋冬氣溫開始下降 銀髮族留意4疾病

 

 

相關推薦

靜脈曲張潛在的危機比你想像中更可怕!藝人阿布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自己就有遺傳性的靜脈曲張:「之前常出外景要坐車十幾個小時,坐到後來腳都僵硬掉,血液沒有回流。」阿布更現場直接拉起褲管展示,只要坐著再站起來,過一會腿部就會血管浮腫,嚴重的程度讓小禎驚呼:「你這是燙傷吧!」 同場來賓沈玉琳也開玩笑表...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藥成分ranitidine原料藥自傳出含有恐致癌性成分的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之後,國內檢驗報告陸續出爐,最新驚見一款胃藥驗出超標,食藥署今(8)日公布接獲壽元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報,旗下「壽元瑞寧25毫克/毫...

閱讀詳情 »

▲今年冬季流感流行期目前預估將晚報到。(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農曆春節期間一向是國人感染冬季流感的高峰,但今年這種規律性將被打破,疾管署今(8)日表示,受到聖嬰年的氣候影響,今年夏季流感已經遲到2個月才進入流行,連帶的冬季流感疫情依現有資料預估,亦會延遲...

閱讀詳情 »

▲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過高峰但仍在流行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已經過了高峰,但仍在流行期,疾管署今(8)日下午就最新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且分布在北、中、南都有,其中年紀最小僅2歲,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個案家中都有同住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