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燥養生中醫有妙方~吳明珠:2茶飲+4穴位

秋風起,「燥」氣逼人,中醫養生有妙招。中醫師指出,秋季首重養肺。養生重點在於清熱潤燥,應以平補、滋陰潤肺為原則,飲食宜清淡,忌食肥膩、重鹹、辛辣等食物,多吃味酸的水果,以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

秋燥養生中醫有妙方~吳明珠:2茶飲+4穴位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秋天是萬物成熟,氣候逐漸從熱轉寒的季節。此時,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應遵從大自然的規律去養生,以增強體質,防治疾病,飲食的選擇就是養生的其中一門學問。

秋燥傷肺 吃粥養肺好選擇

傳統中醫認為,肺與自然界的秋氣相應,秋天燥氣當令,所以燥氣易傷肺,而肺主白色,因此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可潤肺防燥,如白木耳、山藥、杏仁、梨及百合等。而煎炸、燻烤的食品應少食,因容易令人上火,耗傷陰津。

基本上,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原則,一般年長的阿公、阿嬤們和胃較虛弱的民眾可以用「吃粥法」養生,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都是養肺好選擇。另,多吃橘子、檸檬、番茄等酸味蔬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都可以有效益肺。

秋燥養生中醫有妙方~吳明珠:2茶飲+4穴位

秋天氣候乾燥,平日要多補充水分,或喝些藥膳養生茶飲,滋陰潤肺。

滋陰潤肺 紅棗枸杞2茶飲

中醫師吳明珠強調,秋天氣候乾燥,皮膚乾裂、咽喉燥痛等症狀將陸續找上門,建議民眾,氣候轉涼,平日要多補充水分,或喝些藥膳養生茶飲,滋陰潤肺、滋腎消渴,避免感冒;同時,少熬夜,睡眠充足及少吃冰品也很重要。

養生茶1./銀耳枸杞蓮子茶

  • 材料:乾燥白木耳20克、蓮子20顆、枹杞15粒、紅棗5顆。

  • 作法:將泡軟剪開的白木耳,以及泡水30分鐘以上的蓮子等材料放進燜燒瓶,加入100度熱開水預熱3分鐘,將水倒掉,再加入100度熱開水,蓋緊瓶蓋燜2小時即可飲用。

  • 功效:滋腎消渴、寧心安神、抗衰老、防退化,可以幫助秋天清肺排毒、潤肺止咳。

養生茶2./黃耆紅棗枸杞茶

  • 材料:生黃耆4錢、枸杞3錢、紅棗3錢。

  • 作法:材料放入鍋中,加入2碗水,用中火熬煮15 分鐘即可飲用。

  • 功效:補陽滋腎、補氣健脾、延緩衰老,增強秋天的免疫力,預防感冒。

秋燥養生中醫有妙方~吳明珠:2茶飲+4穴位

除睡眠充足,少熬夜外。穴位按摩也有助秋季養生。

調免疫力 按足三里4穴位

同時,中醫師吳明珠也提醒,在季節轉換之際,不只容易感冒,更要注意不同體質的身體反應,例如心血管疾病。除藥膳茶飲外,以下4個按摩穴位,可調整免疫力,有助於秋季養生。

1.合谷穴(打開虎口,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咳嗽。

2.三陰交穴(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祕等。

3.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調理腸胃功能。

4.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兩吋,約三手指寬處):可穩定情緒。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36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工作或人際關係壓力大得喘不過氣?現代人的文明病多,尤其在步調越來越快的時代,生活中少不了各種壓力來源,台灣每10個人就有1至2人飽受耳鳴困擾,70歲以上的年長者則幾乎是每3人就有1人有耳鳴,現在也因為疫情關係,失業率攀升,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不易,放無薪假的民眾更是必須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腹痛可得當心,小心恐是腫瘤引起!一名64歲婦女長期有腹痛問題,以為是胃痛導致,直到在肚子摸到硬塊後趕緊就醫,經檢查發現肝臟腫瘤長到15公分,進一步檢查原來因罹患C肝引發肝腫瘤,且已多發性擴散到肺部。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指出,考量經濟許可,因此婦人接受免疫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近60的陳先生最近這一兩年來,總覺腳底小腿發冷、痠麻,奇怪的是,腳毛還會脫落,年輕時小腿毛濃的嚇人,現在卻是光禿一片,日前因為走路疼痛、下肢無力,至復健科就醫,但病情不見好轉,被轉介至心臟科,檢查確診為下肢動脈栓塞。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表示,動脈阻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目前國內口罩產能已大幅提升,為有效追溯口罩來源,實名制口罩政策將進行以下調整:(1)藥局自109年12月31日起、超商等販售通路自110年1月4日起,無論成人口罩或兒童口罩,銷售片數及售價均調整為14天10片40元。(2)實名制口罩將由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